当前位置: 首页 - 工大要闻 - 正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师生热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三)

责任编辑:党委宣传部作者:孔德铎发布时间:2025-09-04点击次数:

校党委副书记于海臣: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深刻领会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继承和发扬伟大抗战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回首往昔,我们必须以史为鉴、坚守初心,不忘来时路;展望未来,我们必须坚定信念、担当作为,不负新时代。高校作为思想引领的前沿阵地、立德树人的主战场,我们要把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构建长效机制固本培元、深化课程融合启智润心、创设“沉浸式”场景赓续血脉、塑造文化品牌铸魂育人,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付海波: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庄严时刻,我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观看了盛大阅兵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视野宏阔、思想深邃、内涵丰富,令我无比激动、深受鼓舞。隆重盛大的阅兵式让我深切感受到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人民军队的雄壮威武,极大增强了作为一名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增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信心和底气。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新时代的大学生,是民族复兴的生力军,我们要把伟大抗战精神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大力弘扬和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在学习中增长才干,在磨炼中砥砺意志,在奋斗中肩负使命,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张慧春: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阅兵仪式上,当《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等一首首抗战歌曲飘荡于万千民众耳畔之时,当习近平总书记铿锵话语、殷殷嘱托响彻于天安门广场之时,当徒步方队、战旗方队、装备方队等一纵纵方队崭新亮相于长安街之时,相信全体中国人民都无比振奋、无比自豪,九三阅兵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再一次吹响了号角。作为高校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此为契机,大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热血。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金国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不仅是国家实力的展示,更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大思政课”。阅兵场上展示的先进武器装备和官兵昂扬的精神风貌,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集中体现,展现了我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和能力。这背后是我国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是历史给出的伟大真理。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深感有责任将阅兵式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历史担当、和平理念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引导青年学生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要以史为鉴,将观看阅兵式带来的震撼与自豪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实际行动,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党委书记朱晓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意义。当阅兵方阵在天安门广场庄严行进,当“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历史强音在长空回荡,我深感这场盛典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昭告。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要以三尺讲台为阵地,用真理之光照亮青年前行之路,用历史之魂塑造青年精神品格,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这,正是我们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对未来最庄严的承诺。

校史与档案馆馆长顾丹: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习近平总书记讲:“今天,人类又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思己身,新时代,享受着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的我们如何爱国……每个人有不同的答案,每个人用不同的方式。于我而言,岗位就是我的阵地,日日三省吾身,时时求知进取,但求能为我的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也更想对我们的学生说:强国建设未来这三十年,正与你们人生的黄金时期高度重合。愿每一位辽工程学子都能不忘历史,铭记使命、锤炼本领、不负年华!

外国语学院学生工作部主任杨雯雯:80年前,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牺牲和不可磨灭贡献。这场伟大胜利不仅捍卫了民族尊严,更铸就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回首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无数英烈以生命诠释忠诚与担当。杨靖宇将军雪原孤战、狼牙山五壮士纵身跳崖……这些感人至深的事迹,至今仍在民族记忆中熠熠生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高校辅导员,我深感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至关重要。我们要引导青年学子从抗战历史中汲取精神养分,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刻苦学习、奋发成才的实际行动,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先辈的青春篇章。

软件学院团委书记张娇娇:80响礼炮轰鸣,如历史的回响震颤长空;五星红旗飘扬,似民族的脊梁挺起荣光。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我心潮澎湃,倍感自豪。徒步方队雄姿英发,装备方阵铁甲生辉,彰显我国国防实力的进步,更体现着国家科技实力的飞跃发展。这场大会不仅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宣誓。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要以这次大会为契机,让青年学子读懂伟大抗战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承英烈之志,展青春风采,不负历史,不负时代。

理学院团委书记王胜楠:八十载风雨沧桑,中华民族的抗战史诗依然如此震撼心灵。这场伟大胜利不仅重塑了中国的命运,更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石。卢沟桥的枪声犹在耳畔回响,平型关大捷的号角依然嘹亮。无数英烈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长城,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高校辅导员,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书写属于青年的爱国篇章。

力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书记解书华:回首14年抗战历程,中国人民以3500多万伤亡的巨大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人类和平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伟大抗战精神不仅属于那段血与火交织的不屈岁月,它历久弥新、超越时空,不断给予我们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作为高校教师,我将告诉我的学生们,致敬历史,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更好的未来。让我们继续拿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气概,奋勇搏击、迎难而上,在学习中勇于探索,在实践中砥砺前行,为了更美好的中国,前进!

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学生工作部主任隋庆伟:战机列阵划破长空,新型装备彰显国威,但我们从未忘记,胜利的荣光里,有先辈的热血;和平的晴空下,需后辈的守护。把伟大抗战精神熔铸进每一次脚踏实地的奋斗,就是对历史最好的铭记,对先烈最好的告慰。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想对学生说:你们的书桌连着家国的未来,你们的奋斗就是对先烈最好的致敬。把伟大抗战精神里的坚韧、团结、担当,转化为求学报国的行动力,这才是新时代青年对历史的最好回答。

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法学24-2学生王梓琼:80年前,卢沟晓月映着山河破碎,太行烽火燃着不屈脊梁。杨靖宇胃中只有棉絮与树皮仍战至最后一刻,赵尚志率队在林海雪原撕开敌人防线,无数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他们未及见山河无恙,却以生命换得今日九州安泰——这沉重的缅怀,是我们永不能忘的根脉。而今,铁甲洪流彰显大国底气,东风长剑守护岁月静好。从“两弹一星”到空间站遨游,从脱贫攻坚到科技自立自强,中国早已不是那个任人欺凌的旧模样。这骄傲,是先烈梦想的延续;这自豪,是后辈用奋斗交出的答卷。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铭记历史不是沉溺伤痛,而是以先烈之志为炬,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传承与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续写属于新时代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