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大要闻 - 正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沉浸式原创舞台剧点燃信仰之火

责任编辑:党委宣传部作者: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5-09-17点击次数:

9月17日下午,学校工会大礼堂中座无虚席,一场思政大课的帷幕缓缓拉开。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阜新市委宣传部共同组织开展的“赓续红色血脉,勇担青春使命”2025年秋季学期“同上一堂课”在此隆重开讲。这堂别开生面的思政大课,将红色资源与艺术表达深度融合,以舞台剧的形式深情演绎伟大建党精神、伟大抗战精神、新时代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走进承载着学校光荣传统的峥嵘岁月。阜新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王一民,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岑松,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马修泉等市校领导与场内1100余名师生、线上万余名师生在沉浸式思政课中共同感悟思想伟力。

王一民在致辞中表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部署,是深化思政课改革的重要任务,是从整体上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抓手。我们要整合各类资源,积极构建系统深入、循序渐进、场景丰富的一体化教育体系,让青少年学生在参与学习思考当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把家国命运、时代责任与个人追求融入青春筑梦的实际行动当中。这堂思政课,以生动鲜活、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形式,体现出对思政课程的创新追求,表达了师生们赓续红色基因,担当青春使命的激情,也展现了对家乡、对学校的浓厚感情,是一次学习的聚会,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跨越学段的心灵对话,意义深远。

岑松在活动中以“以信仰之光照亮奋斗之路”为主题现场授课。他表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特殊的历史节点为校地师生共同开展思政教育赋予了更加深刻的时代意义。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9月11日,为深切缅怀先烈,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学校以“山河已无恙 吾辈当自强”为主题,组织开展了迎接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暨阜新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抗美援朝精神主题宣讲。本次思政大课是扎实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创新实践,也是校地协同、共育新人,通过沉浸式课堂增强思政育人成效的又一有力举措。

岑松强调,回望历史,我们要努力探寻三个问题的答案:何为国家?何为民族?何为青年之责任?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必须以实际行动回应历史的嘱托——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为己任,成长为国家命运的担当者、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与守护者。他对大家提出三点希望:一要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二要夯实专业基础,矢志科技创新;三要锤炼坚强意志,砥砺健康体魄。他强调,今年是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是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战决胜之年。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伟大胜利中增强信心、激发斗志,凝聚众志成城之力,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辽宁打造新时代“六地”、谱写全面振兴新篇章中勇于争先,在全面建成国内一流研究应用型大学的新征程上奋楫扬帆,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辽工程力量!

舞台上,师生演员们深情演绎,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治沙楷模的坚韧不拔、辽工程人的家国情怀,在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剧情中交织。整场活动共分四个篇章,第一篇章“红船·星火”以革命先辈与当代青年对话的形式,展现了革命先驱者们冲破黑暗、寻找光明的坚定意志;第二篇章“八女投江”,融入舞蹈、影视资料等元素,生动再现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第五军妇女团指导员冷云,与胡秀芝、杨贵珍等七名女战士在乌斯浑河畔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的故事;第三篇章“大漠风流”,讲述了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展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阜新彰武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绿进沙退、绿富同兴的时代传奇;第四篇章“薪火相传”,通过老先生和青年学生的问答,生动诠释了辽工程特有的“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精神。活动尾声,台上与台下师生齐声高唱《歌唱祖国》,激昂的旋律响彻会场,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激发出大家强烈的情感共鸣。

第一篇章:“红船·星火”

第二篇章:“八女投江”

第三篇章:“大漠风流”

第四篇章:“薪火相传”

合影留念

此次思政大课由学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宣讲团”精心打造。学校一直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党委宣传部、校史与档案馆组建成立了由党史校史专家、优秀教师代表、“五老”教师、思政课教师、青年学生等参加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宣讲团。宣讲团积极探索“大思政课”建设新路径,秉持“小切口、大主题”原则,借助舞台剧这种深受大众喜爱的艺术形式,有效解决了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难以走进学生心里的教育困境。让师生们在沉浸式思政课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伟力,在参与中感悟,在感悟中认同,在认同中追随,在追随中内化,在内化中升华为信仰信念信心。未来,学校将深入探索“思政+美育”融合育人模式,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空间和阵地,在现有精品剧目的基础上,继续深挖东北和辽宁红色基因,原创打造更多系列化、精品化的舞台作品,不断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澎湃精神动力。

各观看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