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势必造成锂资源短缺而影响下一代锂电池的发展。针对锂资源短缺问题,近年来,新型非锂金属负极/硫正极二次电池可以在发挥硫正极高理论容量的前提下避免锂金属的消耗,进而替代传统的锂金属负极,从而有效避免锂枝晶带来的问题。由此,这类新型电池的原理和发展情况对新能源尤其是二次电池领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洪晓东副教授相关成果以“Nonlithium Metal-Sulfur Batteries: Step Toward a Leap” (DOI: 10.1002/adma.201802822) 为题于2018年11月27日在材料类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在线发表,影响因子为21.95,中科院一区top。
我校材料学院洪晓东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第一单位),通讯作者为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梁骥和昆士兰科技大学孙子琪。该综述论文共30页,详细介绍了非锂金属/硫正极电池包括钠-硫(Na-S)、钾-硫(K-S)、镁-硫(Mg-S)、钙-硫(Ca-S)和铝-硫(Al-S)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具体包括不同电池的反应原理、电极材料及存在的问题,为新型金属/硫二次电池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该论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03094)的资助,在国家自然基金和我校“青年教师提升计划”项目资助下,洪晓东老师近两年来在石墨烯基储能材料领域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包括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7, 343: 60-66. ( IF=6.945, 一区, ESI高被引论文);Electrochimica Acta, 2019, 294: 376-382. (IF=5.116, 一区);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9, 775: 15-21. (IF=3.779, 二区);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2018, 53: 16476-16483. (IF=2.993, 二区);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8, 749: 586-593. (IF=3.779, 二区);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18, doi.org/10. 1016/j.ces.2018.03.027 (IF= 3.306, 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