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大要闻 - 正文

回眸“十三五” 开启新征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十三五”发展纪实

责任编辑:宣传部作者: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1-03-06点击次数:


【编者按】时间的刻度,标注历史坐标,昭示前进方向。建校72年来,我校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立足经济欠发达地区闯出一条非中心城市办一流大学的特色之路。“十三五”时期,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各项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向党和国家、广大师生员工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开启了学校建设的新征程。

回眸是为了更好地出发。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校党委宣传部特在校内全媒体平台组织推出“回眸‘十三五’,开启新征程”主题宣传报道活动,讲述全校上下攻坚克难、创新发展的奋斗故事,擘画“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蓝图,激发广大师生员工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接续奋斗,锐意进取,用实干担当谱写新时代一流大学建设崭新篇章!


牢记初心使命、立足特色学科发展、

创新育人模式、扎实推进学院“双一流”建设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十三五”发展纪实

(记者 李彦,通讯员 董世知)“十三五”期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校党委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初心使命,传承“太阳石精神”,确立人才在学院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加强学科融合,不断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需求,实现专业布局向新能源和新材料转化;不断适应矿物资源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需求,形成完善特色学科专业体系,实现矿物材料与矿用材料特色方向做大做强;不断适应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定位转变和新材料发展新趋势,立足高水平成果转化,学科定位实现向基础性、前瞻性和功能材料研究转化,立足扬长避短发展,实现科学研究向计算材料学和实验研究并重转变。

五年来,学院聚焦“双一流”发展,准确识变,强化顶层设计,主动求变,一张蓝图绘到底,全院上下共同努力,实现了特色发展、快速发展和优势发展,有力推动了学校高水平发展。


一、凝心聚力,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和品牌建设

学院党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党委在党建工作的主体作用,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有效提升党组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在“对标争先”中做到“五个到位”,党支部做到“七个有力”,坚持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制度,开展“引航工程”“青蓝工程”等特色活动。学院党委被辽宁省教育工委确定为“标杆院系党委”,被学校党委评为“先进党委”,学院被学校党委评为“先进集体”,学院领导班子被学校党委评为“优秀领导班子”。被学校党委评为“优秀宣传思想工作集体”、“优秀统战工作先进集体”,学院获校消防工作先进集体和校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学生党支部被辽宁省教育工委确定“省样板党支部 ”,获得校“红旗党支部 ”、金属党支部被学校党委推荐参评“辽宁省样板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的微党课获评校级精品微党课(A类),实验中心党支部获评校级先锋示范岗,机关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获评校示范党日活动。

党委副书记刘学茹老师被辽宁省教育工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二、深化内涵式发展,大力推动专业发展

材料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理念,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以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作为教学管理与教学运行的中心目标,以工程认证和辽宁省本科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作为教学管理准绳。认真抓好本科教学工作和专业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结合我校的特色,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结合专业工程认证标准和现场对学生知识能力的需求及新工科建设要求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将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及时引入课堂。2017年新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20年申办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将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回归到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

学院结合专业特点,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实施“团队实习教师负责制”,组建“材料类创新实验班”,推行导师负责制,实施“渐进式”培养模式。先后获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专业内涵建设项目一项、省一流课程2项,省优秀教材一门,校级金课2项,校级教改项目和教学成果奖多项。

坚持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到教师教学考核,重点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学院首批遴选了5名骨干专业教师,规划了10门核心课为引领的课程思政建设计划,获批校级思政示范课一项


三、走特色发展之路,不断推动学科优化升级

优化师资结构,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院坚持立足培养、积极引进、多种形式聘任的原则,五年来有10名本校教师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引进外校博士14名,聘请了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国立大学伊万诺夫和谢盖儿教授、聘请了京都大学榊茂好教授、高科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周春根教授、中航黎明发动机高工邵建伟等一大批知名学者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

材料学科不断加强向前瞻性研究转化,明确前瞻性研究与高水平成果转化并重的发展新定位。坚持向功能材料和纳米材料学科前沿方向转化,坚持与矿业工程学科融合,增设材料多尺度计算与模拟前沿方向,对表界面及复合材料方向和材料热成型及强韧化进行升级改造。

材料学科形成了新能源材料、新型矿物材料、材料加工制备新技术、材料多尺度计算与模拟、材料机器学习及大数据等五个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材料学科具有从本科、一级硕士点到矿业工程自主设置矿物材料博士点,办学齐全层次齐全,金属材料类专业与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相互促进,本科专业对博士点形成有机联系和全面支撑,矿物材料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学科专业体系。


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推动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

学院科研工作面向创新国家需求和辽宁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开展新材料的原创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结合企业进行产品技术开发,提高成果转化率。学院重视团队建设,倡导青年教师开展第二个研究方向,鼓励教师进行五个学科方向的交叉方向研究,2020年获批了两个校级一流学科创新团队。

“十三五”期间,学院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成果;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8 项,省部级和横向项目 60 项;承办中国材料大会矿物与油气田材料分会场等学术会议 3 场;受聘国家一级学会分会理事 3 人,省一级学会副理事长 2 人,常务理事/理事 5 人。获省部级科技奖 5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3 项;发表中科院二区以上论文 23 篇,高被引 2 篇。

“十三五”期间,杨绍斌教授受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了我国首部全面系统论述锂离子电池研究与制造的著作《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原理与应用》,对新能源器件锂离子电池的制造工艺技术的普及和产品创新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承担了辽宁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动力电池材料及制备技术高级研修班”,学科专家受邀参加制定“辽宁无机非金属材料‘十四五’规划”。

杨绍斌教授著作《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原理与应用》

北航—辽工大材料学院“先进材料联合研究中心”联合培养研究生王斯琦在赵立东指导下发表的高水平论文

材料学院教师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期刊发表的高水平论文


“十三五”期间,学院完成重要科研项目 50 余项,科研经费 3522 万元,授权发明专利 30 项,转化 15 项,成果转化创造经济效益 6.5 亿元,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和教学成果奖 8 项。

五、坚持实验基础性地位,大力推动实验中心发展

实验教学是材料学院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十三五”期间,学院聘请7名新引进的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到实验中心作为兼职教师,显著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获批2项中央支撑地方高校项目,对实验中心的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为本科生实验教学、产出高水平科学研究成果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条件。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2020年对实验中心进行维修改造,维修改造实验室面积约为1800m2。对学院的辽宁省地矿工程特种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辽宁省教育厅对该中心的考核结果为优秀。

六、以创新为导向,构建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注重研究生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完善研究生创新人才机制,试点建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严格过程管理,研究生学术论文质量和数量显著提升。研究生的研究成果由2016年以发表国内核心论文为主,逐渐发展到SCIEI论文占比50%

“十三五”期间,研究生获批省优硕1篇,提名1篇。研究生参与竞赛获得省级以上竞赛20余项。完成省教改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1项,校级精品课建设1项。积极对外联络,建立研究生实习基地、工作站12个。

学院积极开展招生宣传,开展联合培养等方式加强与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研究生招生人数稳步增长,2020年招生人数超过2016年招生人数2倍,每年研究生就业率达到100%

七、积极开拓国际视野,逐步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院紧紧围绕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积极开拓国际交流项目,优化创新国际合作模式,稳步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全面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交流。2019年3月,我院选派5名学生赴别尔哥罗德国立大学开展学习交流。20195月,杨绍斌教授赴别尔哥罗德国立大学开展学术交流访问。20199月,别尔哥罗德国立大学的Ivanov教授和Sergey教授来我院展开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交流。201910月,我院接收了别尔哥罗德国立大学选派的3名学生到我院学习。

别尔哥罗德大学教授座谈会 

别尔哥罗德大学交换生座谈会

获批国家留学基金人才培养项目20206月我院与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国立大学的“中俄矿物材料与纳米材料创新型人才合作培养项目”获批了“促进与俄乌白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每年选派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教师共计10人赴别大学习、交流和攻读学位。

稳步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学院先后与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国立大学和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探索合作办学和专业共建。目前,学院正积极推进与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开展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合作项目。

八、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推动“三全育人”工作落实

学院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将育人的理念贯穿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以及服务等工作中,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为手段,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同向同行,提高育人效果,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

“十三五”期间,学院团委先后获辽宁省先进团委,阜新市五四红旗团委,校五四红旗团委和先进团委等称号,学院团委获“2019年辽宁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印象辽宁”专项行动优秀组织单位”,学院连续四年被学校评为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还获得学校学生工作先进集体以及宿舍育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生党支部是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每年至少有1个班级获校优良学风标兵班称号。

刘伟同学荣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辽宁省华育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学院学生每年获全国大学生金相大赛、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赛等国家级奖励 10 项,每年获省部级学术竞赛奖励百余项。“十三五”期间,学院获省优秀毕业生省优秀毕业生 5 名,校三好学生 17 名,国家奖学金 12 人,中国航天 CASC 奖学金的奖励 8 人次。有 3 人响应国家号召到西部省份艰苦地区支教,阜新市志愿者35 人,在校生获得了阜新市运动会优秀运动员 2 名。

刘伟同学荣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学院团委荣获辽宁省先进团委


“十三五”期间,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立足辽宁区域经济和地矿行业发展办学的战略定位,面向世界,服务国家新材料战略需求,发挥战略规划的引领布局作用,充分发扬全院师生干事创业的精神,不断开拓学院建设的新路径,不断探索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

“十四五”期间,在校党委领导下,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初心使命,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深化矿物材料与矿用材料的学科特色建设,强化新能源新材料战略新兴产业服务面向,深入开展前沿研究和高水平成果产出与转化,在人才培养、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力争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积极发挥新材料在高新科技中的基础和先导作用,以高水平成果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力争将材料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学院。

(素材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