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22日,由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主办、厦门大学空间感知与计算实验室及ISPRS多个工作组共同承办的第13届国际移动测量技术大会(MMT2025)在厦门成功举办。作为ISPRS旗舰会议之一,MMT是移动测绘技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盛会。自1997年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创办以来,每两年一届的MMT大会已成为该领域发展的核心风向标和全球顶尖学者交流的高端平台。本届大会汇聚了来自全球72所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包括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的逾110个研究团队,充分展示了该领域的最新突破与蓬勃活力。
我校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王丽英教授带队参会并担任分会场联合主席(Session Co-Chair)。学院青年教师丁伟副教授,以及博士研究生有泽、硕士研究生梁晨、陈浩南一同参会,并深度参与各项学术交流活动。

大会合影
王丽英教授受邀担任“移动测量在植被研究中的应用”分会场(Session: Mobile Mapping for Vegetation)的联合主席。在主持过程中,王丽英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多次提出极具洞察力的关键问题,有效引导了与会专家与报告人的深入探讨,为分会场的成功举办贡献了重要力量,充分体现了国际学术界对我校学者专业能力的认可。

Andrea Masiero和王丽英教授主持分会场
青年教师丁伟在 “Positioning and Navigation” 分会场上作题为“Optim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Multi-GNSS PPP-AR Augmented by BDS-3 Multi Frequency Combination”的学术报告。该研究针对高精度定位的核心问题,深入探索了利用北斗三号多频信号优化多系统GNSS模糊度固定解算的策略,并进行了系统性评估,为提升复杂环境下定位精度和可靠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具有显著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丁伟副教授作学术报告
博士研究生有泽在“Mobile Measurement Technology for Complex Scenes”分会场作题为“Dislocation Detection of Shield Tunnel Segments Under Non-Uniform Deformation Conditions Using RMLS Point Clouds”的学术报告。该研究创新性地解决盾构隧道在非均匀变形条件下的管片错台检测难题,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测与智能运维提供了高效、精准的新方法,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前景。

博士研究生有泽作学术报告
硕士研究生梁晨在“Multi-modal Data Fusion-II”分会场作题为“Multimodal GNSS/MARG Resilient Integration for Vehicular Attitude Estimation”的学术报告。该研究致力于提升车辆在复杂环境(如城市峡谷、信号干扰)下的姿态估计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多源传感器(GNSS与MARG)弹性融合框架,为智能驾驶、高精度导航等应用提供了更可靠的技术保障。

硕士研究生梁晨作学术报告
本次ISPRS MMT 2025大会上,我校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师生团队全方位呈现了学院在移动测量前沿领域的研究进展,获得了与会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认可。此次参会不仅有效提升了我校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也极大地丰富和拓宽了师生的研究视野与思路。学院师生将以此为契机,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持续深化相关领域研究,积极推进成果转化与应用,为移动测量技术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