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实践育人体系,推动我校“思政+专业+实践”模式深度融合,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优秀青年,我校组织开展了以“奋进青春新征程 实践担当展作为”为主题的202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校1104支实践团队,6000余名学生奔赴祖国各地,深入基层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我,以实际行动展现我校青年学子的良好风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学校特开设【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专栏,用影像和文字材料展现报道辽工程青年学子的青春实践,履行青年学子的使命担当。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赓续红色血脉,校团委、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红途经纬实践团赴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课题为《革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HGIS)构建与教学应用》的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
在井冈山研学的第二天,实践团师生参加了三场不同主题的红色教育专题讲座。讲座分别深度讲解了井冈山斗争史、调查研究优良传统和红歌文化,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


溯源井冈山:在斗争史中锚定精神坐标
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其斗争铸就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开篇。在讲座中,主讲人钟国华以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讲述,带领师生们系统了解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艰辛历程:从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到古田会议奠定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基础;从红军将士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坚持游击战争,到依靠群众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一位位鲜活的英雄人物仿佛穿越时空,走入了师生们的心中。


深耕调查研究:以传家宝破解实践难题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主讲人宋留清提到: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深入农村开展调查,写下《井冈山的斗争》、《宁冈调查》等光辉著作,为制定正确的革命策略提供了坚实依据。调查研究不仅是获取数据的手段,更是测绘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责任担当,与北斗系统“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使命高度契合。


领悟红色文化:在红歌引导下践行初心
通过对红色歌曲的深度剖析与系统解读,广大师生得以跨越时空,沉浸式感受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内心深处的红色基因被充分激活与唤醒。从激昂豪迈、传递强军信念的《当那一天来临》,到旋律明快、歌颂革命圣地的《神奇的井冈山好客气》,每一首歌曲都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将革命先辈的理想追求、奋斗历程与家国情怀娓娓道来。在对情感基调的精准把握中,红色种子悄然在师生心中扎根,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深化了对革命历史的认知、对红色精神的认同,进一步凝聚起赓续红色血脉的思想共识。


部分学生感悟
王鑫鹏:三场讲座如三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精神坐标。井冈山斗争史让我们深刻体悟“敢闯新路”的魄力——正如测绘人踏遍山河、开创新技术如出一辙;调查研究传统启示我们“实事求是”的真谛,这与测绘学科精准建模、数据赋能的使命不谋而合;红歌中澎湃的家国情怀,更点燃了我们用地理信息技术守护红色根脉的热忱。作为新时代测绘青年,我们将以井冈山精神为北斗,在数字中国建设中精准“定位”时代责任,以实景三维重现革命足迹,用北斗系统续写红色传奇!
李雨芝:从井冈烽火到数字时代,变的是技术手段,不变的是精神内核。讲座中“依靠群众求胜利”的智慧,正是测绘服务国计民生的初心;革命先辈用脚步丈量根据地,今天我们以卫星遥感“天眼”守护红色热土。红歌激荡的信仰之力,更让我们坚定信念:要像处理测绘数据般“去伪存真”,在科技创新中闯出新路!未来,我们将把井冈山的“精神高程”融入数字测绘,让红色基因在实景三维模型里永续流淌,为中国式现代化绘制精准时空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