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青春校园 - 正文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井冈印记(四)星火相传八角楼 雄关漫道黄洋界

责任编辑:校团委作者:校团委发布时间:2025-07-20点击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实践育人体系,推动我校“思政+专业+实践”模式深度融合,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优秀青年,我校组织开展了以“奋进青春新征程 实践担当展作为”为主题的202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校1104支实践团队,6000余名学生奔赴祖国各地,深入基层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我,以实际行动展现我校青年学子的良好风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学校特开设【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专栏,用影像和文字材料展现报道辽工程青年学子的青春实践,履行青年学子的使命担当。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赓续红色血脉,校团委、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红途经纬实践团赴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课题为《革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HGIS)构建与教学应用》的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

在井冈山研学的第四天,实践团成员先后深入八角楼、坝上红军村、黄洋界哨口,通过沉浸式现场教学、急行军体验、劳动实践,在历史现场感悟真理伟力,于奋斗征程中淬炼青春担当。

探八角楼:油灯星火照征途

推开茅坪村八角楼那扇斑驳的木门,实践团成员便踏入了这段承载着革命记忆的空间。凝视着屋内斑驳的书桌、古朴的砚台与那盏清油灯,仿佛能触摸到毛泽东同志在艰难岁月中挥笔著雄文的历史脉动。讲解员深情讲述《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在此诞生的历程,阐释"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如何如星火点亮中国革命道路。狭小空间与宏阔思想的强烈对比,让成员们深切体悟"坚定执着追理想"的井冈山精神内核。这盏油灯下的真理之光,穿透历史迷雾,昭示新时代青年更需点亮心中明灯,以科学理论锚定复兴航向。

行坝上红军村:扁担炊烟砺初心

当实践团的脚步踏入坝上红军村,一场融合"急行军"与劳动的实践课便拉开了序幕。成员们重走挑粮小道,汗水浸透衣衫,山路崎岖难行,"排除万难、勇于胜利"的信念支撑成员们切身感受红军运输补给的艰辛。行军终点,成员们分组深入农家,挽袖挥锄干农活,生火做炊饭。在老乡指导下,锄草翻地、洗菜烧灶,袅袅炊烟中端出凝聚团队协作的农家菜。围坐聆听红军故事与山村变迁,成员们深刻领会"依靠群众求胜利"的真谛。这堂实践课让"艰苦奋斗"化作指尖泥土与灶膛火苗,使"鱼水情深"在汗水交融中生根。

立黄洋界:烽火雄关铸脊梁

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实践团成员登上了地势险峻的黄洋界。立于昔日烽火哨口,云海翻涌间仿佛回响着“黄洋界上炮声隆”的壮烈史诗。带队老师详述保卫战以少胜多的奇迹,阐释众志成城、勇于胜利的精神内核。在纪念碑前,成员们整齐排列,齐声诵读毛泽东的《西江月·井冈山》。激昂的声音在山间回荡,与黄洋界的磅礴气势相互交融。这处战略要地无声诉说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也让成员们在诵读中更深刻地理解了先辈们的革命豪情与坚定意志。

部分学生感言

许舒雯:在井冈山之旅的第四天我们参观了八角楼和黄洋界,体验了坝上行军,这使红色精神更加深深的烙印在了我们心中。跟随主讲老师的脚步,我们了解了八角楼和黄洋界的历史,这使他们不再是一个单薄的建筑,而是赋予了红色精神的标识。通过重走红军路的体验,更让我明白了当时的年代多么艰苦,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正是前辈们的英勇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我们要从先辈的手中接过接力棒,努力奋斗,将红色精神融入到祖国的建设中,为祖国大好山河建设添一份光,发一份力。

杜仁斌:经过一天对八角楼、黄洋界和挑粮小道的深入参观体验,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似乎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去感受历史的温度,去聆听先辈们的教诲。而这次井冈山之旅,就像一场及时雨,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我明白了,革命精神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我们应当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将革命先辈们的精神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像红军战士们一样,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要像毛主席在八角楼里那样,善于思考,勇于探索。这次井冈山之旅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深处。它让我在历史的长河中汲取了力量,在红色的土地上收获了成长。我相信,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伴随我一生,激励我不断前行。

卢彦霏:行走在八角楼的青砖小径,触摸黄洋界的苍茫云海,重走挑粮小道的崎岖山路,我仿佛穿越时空,与那段峥嵘岁月对话。这里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镌刻着革命先辈的信仰与坚韧。在八角楼的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微弱的灯光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在黄洋界的哨口,红军以少胜多,用智慧与勇气捍卫了革命的火种;在挑粮小道上,军民同心,用肩膀扛起了生存的希望。这些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口号,而是源于脚踏实地的奋斗与坚定不移的信念。今天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却常常被琐碎与浮躁裹挟。井冈山之行让我明白,历史不是遥远的回响,而是精神的传承。面对挑战,我们应当像当年的红军一样,不畏艰难;面对未来,我们更要像八角楼的灯光一样,在思考中寻找方向。这一天的行走,不仅是身体的跋涉,更是心灵的洗礼。井冈山的精神,将如星星之火,永远照亮我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