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学院于2019年12月16日在新华楼402教室开展以“露天煤矿绿色开采技术评价研究”为主题的专业技能训练。本次技能训练由周玉祥老师担任主讲人,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和地质工程专业各年级学生参加。

首先,周玉祥老师详细介绍了绿色开采技术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并指出绿色开采技术是钱鸣高院士于2003年提出的概念,其内涵是努力遵循循环经济中绿色工业的原则,形成一种与环境协调一致的科学体系,努力发展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开采技术,其中包括保水开采、建筑物下采煤与离层注浆减沉、条带与充填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煤巷支护与部分矸石的井下处理、煤炭地下气化等。
周老师针对我国露天煤矿开采及生态环境影响现状进行分析,他指出:“我国能源结构六成以上都是煤炭,2011-2015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比重虽年趋下降,但仍占比较大。我国是煤炭开采与消费大国,露天煤矿开采区多分布于生态脆弱区,露天煤炭的开采与利用必然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绿色开采技术尤为重要。”随后,周老师从固体、液体、气体及生态环境综合性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露天煤矿开采造成的环境破坏与污染问题。周老师以矿尘为例向学生们讲解了矿产污染问题。

周老师还介绍了露天煤矿开采绿色度评价标准,它是将露天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各个“绿色度”指标给予定量综合评价,针对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一般有灰色理论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事故树分析法、神经网路法等。但灰色理论和事故树法却有准确度不足、计算繁琐的缺点;模糊综合评价法不易确定权重及隶属度;神经网路法在学习样本不足和过量时都会影响评价的准确性。而可拓物元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却可以把对事物的定性描述拓展到定量描述,计算过程简单,实用性强,两者对比分析更具有科学性。
本次技能训练帮助矿业学院各专业学生丰富了关于露天煤矿绿色开采技术评价方面的学术知识,提高了同学们的个人技能,有助于矿业学院营造良好学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