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汲取精神力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建筑与交通学院20级“溯古存今望远”小队于2021年7月14日前往阜新市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开展“百年历史催人奋进,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遗址陈列馆、采访工作人员、发放调查问卷等活动形式,真正做到以青春挥洒汗水,以实干践行使命,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历史重任的青年,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7月14日上午9点30分,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到达目的地——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在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传媒学院后加入纪念馆讲解团队的张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一天的追寻之旅。步入馆内,立马感受到了与外界截然不同的压抑感。馆内的文物与史料仿佛在无声地哭诉着这一段惨绝人寰,令人目不忍视的历史。
孙家湾万人坑是日本侵略者残杀中国人民所犯滔天罪行的见证,是中国人民惨遭荼毒的缩影,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期间屠杀、残害中国人民留下的历史遗迹,是日本侵华的历史罪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人民需要铭记历史,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时刻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同时也要明白,铭记历史不是为了记住仇恨,中国人民是热爱和平的,中国人民反对战争,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是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和平的倡导者。
在参观完展览馆之后,为了解当下人们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对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的情况。团队成员对馆内解说员进行了采访,并对馆内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采访的过程中,调研小组了解到,张老师在选择工作时,并没有着重考虑工资待遇等方面,相反,他更看重的是工作赋予他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使命。同时对于工作压力和工作难度的问题,张老师也表示,节假日的工作任务会非常繁重,通常一天就要接待两三千的游客,而面对专业人士的考察和游客提出的一些相对冷门的问题,张老师表示他将做到“知我所能、尽我所能”的认真回答每个人的问题,并在工作之余通过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争取下一次做得更好。
张老师是各行各业劳动者的一个缩影。他们坚守岗位,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上扎扎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将高标准、严要求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努力实现自己的工作价值、社会价值,为祖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张老师的工作态度激励着小组成员为担当民族复兴历史重任而学习的决心。
随后团队成员结合资料,对问卷进行了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走进红色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加,红色旅游明显升温,不少革命旧址也成为网红打卡地,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并且来访的绝大多数游客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但他们指出当下爱国主义教育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教材内容深度不足,缺乏说服力,教学话语表达不够鲜活,缺乏感染力等等。由此观之,爱国主义教育的感染力还有待提高。团队成员认为,各地学校可以将红色景点作为学校春游的首选地使学生们更好地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爱国精神;在特定的节假日也可以组织学生多观看红色题材的电影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感染力。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调研小组收获颇丰,在涤荡着无数可歌可泣故事的纪念馆中,团队成员的理想信念与爱国精神进一步得到了提高;在参观过程中认识到红色工作者的工作艰辛和学习到各行各业奋斗者们的优秀品质;最后,根据问卷结果展望未来,了解当代人们的思想动态。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尽己所能,宣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为爱国主义教育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小组成员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勇于探索,将学习与实践相互结合,开拓视野,了解社会动向,深入生活,汲取精神力量,奋勇向前。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新。红色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铭记历史的圣地,它们赋予了整座城市厚重的红色基因。吾辈青年当牢记历史,不忘先辈的奋斗历史和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