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梦竹)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提高立德树人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公共管理与法学院于4月11日晚采用线上网络形式举办“公法青年说”思政大讲堂第三期,由学院法学20-1班李盼盼、法学21-1班国奡、法学20-2班高鹏儒担任主讲人,向同学们介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国精神。
一、见证长征历史,承载长征精神
法学20-1班李盼盼同学向同学们介绍了长征精神。八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怀着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崇高理想,以非凡的智慧和坚强的意志,在沿途各族人民支持下,克服强敌围追堵截和恶劣自然环境等艰难险阻,完成了彪炳史册的万里长征,谱写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这就要求我们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
二、弘扬塞罕坝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法学21-1班国奡同学介绍了塞罕坝精神。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规划先行,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前提,也是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顶层设计。近六十年间,三代塞罕坝人用青春、汗水甚至血肉之躯,在茫茫荒原造林115万亩,筑起为京津阻沙涵水的“绿色长城”,成为“生态文明建设范例”,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士奖”,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今天的塞罕坝,视觉上是绿色的,精神上是红色的。
三、“嫦娥”奔月,“蛟龙”探海
法学20-2班高鹏儒同学向我们介绍了“嫦娥”奔月和“蛟龙”探海这两大伟大成就。2013年12月14日21点10分,中国第一个无人登月探测器“嫦娥三号”在月面成功实施软着陆,中国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全球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嫦娥成功落月,玉兔信步虹湾,松软月壤上第一次留下中国足迹,一个古老民族数千年的太空梦想,写到了更高远的星空。
通过此次思政大讲堂,同学们充分地了解到了长征精神、塞罕坝精神、航天精神,这些都是中国精神的缩影。同时,同学们也应该在生活和学习中践行中国精神,攻坚克难、永不言弃,为建设祖国贡献一份力量,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