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青春校园 - 正文

公共管理与法学院举办 “公法青年说”思政大讲堂第一期

责任编辑:高宇作者:发布时间:2022-04-21点击次数:

(通讯员 李晴)又是一年清明至,为深入弘扬英烈事迹、传承英烈精神,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与弘扬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引领崇尚、缅怀、学习、捍卫英烈的风尚,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特此策划并开展了以“传承英烈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公法青年说”思想教育演讲活动,由学生担任主讲人,向同学们介绍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的英雄事迹,讲述党史故事,宣扬红色精神。“公法青年说”第一期于4月6日晚开展,由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行政20-1班关博文、行政20-2班李思璇、法学21-3班程嘉鑫担任主讲人。

一、面朝黄土,肩负重担

行政20-1班关博文同学缅怀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隆平院士少时便心系同胞,不忍看同胞颠沛挨饿,报考大学时便坚持学农。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为了传播农业科学知识、为国家做贡献,不畏艰苦,不怕地远,纵使“一盏孤灯照终身”,也毅然前去教书,后在一位农民的启发下,开始了他自己的杂交水稻研究之路。此后,便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辛的探索。这一路上,有汗水和辛酸,也有丰收和喜悦,袁隆平院士始终坚持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让水稻高产,让更多人吃上饭,不再挨饿;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就是让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覆盖全球。他一生育人无数,在他身后,一代代的年轻科学家都担当起了自己的重任。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杂交水稻》杂志副主编胡忠孝受袁隆平院士的影响,才有了现在的成就,他传承着袁老的梦想,这也是千千万万研究者的梦想。他曾这样评价袁老“您去往了星辰,化作那颗编号8117的‘袁隆平星’。我们将继承您的遗志,完成您未竟的事业!夜空中最亮的星,将指引我们前行……”。

袁隆平院士终其一生都在研究杂交水稻,他的一生取得无数成就,虽然在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他带着自己的梦想去向远方,但他的精神却会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袁隆平院士曾说过“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袁隆平院士用自己的一生,为这句话写下了注脚。袁隆平院士虽然带着梦的“种子”去向远方,但他留下了粮食的种子和创新与奋斗的“种子”,后人必将带着这些继续前行。

“华夏躬耕九秩长,汗珠浇得稻花香。劳苦功高有盛名,为民造福日繁荣。”这便是袁隆平院士一生的写照。

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行政20-2班李思璇同学致敬抗疟新药伟大贡献者、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屠呦呦女士的名字便取自《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自此她便与青蒿解下了不解之缘。她在中学时期因为不幸感染肺结核而被迫中断学业,在家休养的日子里,她开始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痊愈之后,她萌生了学医的想法。回到学校后,她开始奋进,成绩突飞猛进,进入名校读大学,她却并未因此止步,而是继续沉淀、积累,初步接触到了青蒿素。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20世纪60年代,在氯喹抗疟失效、人类饱受疟疾之害的情况下,国家疟疾防治研究项目“523”任务正式启动。屠呦呦及其团队临危受命,翻遍古籍、寻找药方,在筛选了100余种中药的水提物和200余个醇提物样品,在190次的失败后,终于在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找到了记载,经过繁复而冗长的实验后,得到了191号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样品,达到100%对疟原虫的抑制率。但麻烦并非就此结束,在之后对动物进行试药时,因在个别动物的病理切片中,发现了药物的疑似毒副作用,导致青蒿素无法投入使用,屠呦呦女士便以身试药。最终,青蒿素通过测试,投入使用,2000年至2015年期间,全球各年龄组危险人群中疟疾死亡率下降了6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65%,这意味着屠呦呦团队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我喜欢宁静。蒿叶一样的宁静。我追求淡泊,蒿花一样的淡泊。我向往正直,蒿茎一样的正直。”这正是屠呦呦用以勉励自己的话,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我们每个人,她的坚持,她的奉献都应该被我们所铭记,应该被我们所学习。时至今日,年过九旬的屠呦呦女士,仍坚守在科研的道路上。她不屈不挠的精神仍在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促使着青年人为国家奉献。

最后,李思璇同学提出“我希望大家能够秉持着心中为祖国奉献的坚定理想,做如青蒿一样的科学追梦人,大爱在左,奉献在右,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生命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绿意盎然,让不同地域、种族的人一起吮吸现代科技的芬芳!”

三、古田会议,永放光芒

法学21-3班程嘉鑫同学带领同学们回望了古田会议这一在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意义的历史性会议。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控制下的武汉国民政府公开宣布“分共”,背叛了革命。中国共产党从此转入地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1927年8月7日,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而后发动农民举行了秋收起义,1927年9月29日,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的三湾村,进行了三湾改编,1927年10月3日,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后,朱德和陈毅所率领的湘南起义军在突围中朱德与周恩来等走散,他们二人带着一支仅剩八百士兵的军队,与毛泽东主席在井冈山会师。会师后,两方军队合并为红四军,毛泽东主席担任红四军前委主席,但经过改编后的军队与湖南起义军的风气完全不同,因此矛盾常有。

毛泽东主席深知群众就是革命胜利的基础,为了捍卫红四军的群众路线、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不计前嫌,毅然回到了井冈山,召开了在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古田会议,整肃军纪,掐灭极端民主化的歪风邪气,纠正了各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从根本上划清了新型人民军队同一切旧式军队的界限。正是因为这次会议,共产党在之后的革命中一直谨记群众的重要性,使得群众在一次次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得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在古田会议中,毛泽东主席一心为民,一心为革命,结合国情做出正确的决定,不计较个人得失,才使得古田会议永放光芒。

公共管理与法学院通过在清明节期间开展以“传承英烈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公法青年说”第一期,使同学们更加了解了先辈们的伟大事迹,可以更好地领会他们的精神,并将他们的精神传承、发扬。身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更应以他们为榜样,肩负祖国建设大任,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