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闫思梦)为响应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号召,贯彻落实党政教育方针政策,传承弘扬爱党爱国精神,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公法青年说”思政大讲堂第二期于4月8日晚采用线上网络形式举办,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行政21-1班宋潇扬、行政21-1班岳彤、法学20-5班张玟担任主讲人。
一、惊天的事业,谦逊的人生
行政21-1班宋潇扬为我们讲述于敏院士的丰功伟绩。于敏老先生说过: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庞大而严肃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入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安心了。
于敏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沦陷区度过的,日本侵略者在这片土地上横冲直撞,年幼的于敏,切身体会到先辈们深沉的亡国心绪,从此在心中埋下了“荡平倭寇,重振山河”的火种,因此在负责原子能相关工作的钱三强和彭桓武找到于敏时,他便立刻投身到国家氢弹的研究事业中,28年的隐姓埋名,换来了中国第一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七年多,而我们仅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于敏”,这个曾经被写进“绝密档案”28年的名字,承载了中国氢弹核武器事业的全部历史,在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后,这位功勋科学家的身份正式解密。于敏先生那一代人,身上有一种共性,他们有一种强烈的家国情怀,这种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我们坚信这种精神能够不断传承下去,激励更多中华儿女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共创祖国辉煌的未来!
“惊天的事业,沉默的人生”,这便是于敏老先生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二、用生命托起大山的希望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这是张桂梅先生希望所有女孩子能被告知的话,行政21-1班岳彤就张桂梅的事迹娓娓道来。17岁就跟随姐姐到云南支教的张桂梅发现,班里经常有女孩子上着上着学便突然毫无缘由地退学了,在对这件事进行探查后,她发现由于当地思想太过落后,重男轻女,女孩子在家庭中基本上没有分毫的地位。
“培养一个女孩,最少可以影响三代人。如果能培养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大山里的孩子就不会辍学,更不会成为孤儿。”张桂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这个“疯狂”的梦想,她开始四处奔走筹款,风吹日晒、雪打雨淋,被冷落、被唾骂,却只筹得一两万元。直到2007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赴京参会期间,一篇题为《我有一个梦想》的采访报道让更多人理解了张桂梅的“女高梦”。“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张桂梅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华坪女学生的梦想;“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张桂梅温暖了华坪孤儿的脆弱心灵。
张桂梅说,她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谆谆教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党建统领教学、以革命传统立校、以红色文化育人,引导学生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做党的好女儿。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她创办了免费女子高中、华坪儿童之家,点亮了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梦想,近两千名女孩考入大学,172名孤儿有了温暖的家。对于为什么这么做,张桂梅回答道:其中有我对这片土地的感恩和感情,更多的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如果说我有追求,那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是我的能力;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张桂梅同志将一生献给了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的希望。这种毫无保留、不求回报的付出,改变了无数个家庭,甚至还可能改变几代人的生活。她用孱弱的肩膀托起了大山的希望,如冬天的阳光,在一些人倍感寒冷时给她们带去了温暖。
三、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
法学20-5班张玟同学为我们讲述了红船精神。百年前,泱泱秀水畔,红船启航时,十三位有志青年将手紧紧挽在一起,在上海嘉兴南湖的红船上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没有现成路可走,没有现成模式可循,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开辟新路就需要“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识,需要有“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毅力。这就是红船精神,它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追溯历史,多少仁人志士在“红船精神”的影响下,冒着生命的危险,走上街头、奔走呼告、启迪民智;为了追求心中的信仰,忍饥挨饿行走于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之上;迎着敌人的炮火,在硝烟四起的战场上奋勇杀敌、以身殉国;为了实现民族的独立与解放,隐姓埋名奋战在不为人知的隐蔽战线之上!
1927年,一位年轻人从上海悄悄返回宁波老家,将秘密收藏的重要文献交给父亲,“这些书刊和文件比我的生命还重要”。这位年轻人叫张人亚,他冒着生命危险保存的文献中,有现存的唯一的首部党章。1935年3月,长征中的红军强渡嘉陵江。战斗中,一名年轻女战士的肚子被弹片划开,顿时血流如注。但她强忍剧痛,用手将肠子塞回腹部,勒紧腰带继续战斗,直到最后倒入江中。她叫石磨玉,牺牲时年仅19岁。人如其名,她不仅有石头的坚韧,还有玉的纯粹,更有一颗永远闪光的赤子之心。
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红船精神”,为我们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它仍然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强大的感召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极高的时代价值。以首创、奋斗、奉献精神为主要内涵的“红船精神”,其本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抗震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以及雷锋精神等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小岗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 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无不与“红船精神”息息相通、一脉相承,一直如明灯般指引着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投身建设、深化改革。
“一百年前的长夜告诉我,跟你走是我无悔的抉择,一只红船上的点点星火,闪耀在一个民族的至暗时刻。一百年后的回眸对我说,你不忘初心坚守着承诺,苦难辉煌中升起的旗帜,引领我走进一个复兴的中国。没有你哪有新中国,没有你哪有万家灯火!天行健,千秋家国,沧海横流,英雄本色!”学习和弘扬红船精神,听党话、跟党走,保持为民的宗旨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进行思政大讲堂教育活动,不仅有助于同学们了解和熟知先辈们的伟大事迹,还有助于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有助于提升个人修养和道德情操。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应不断进行党政教育,学习和弘扬革命先辈们伟大的奉献精神、奋斗精神,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奋斗、自强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