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英国牛津大学资深博士后研究员翟建华举家落户辽宁工大,成为我校人才引进工作的一大亮点。
这样一位高层次人才,何以能够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条件,来到辽宁阜新,对辽宁工大情有独钟呢?
翟建华说,最初的契机是缘于他的博士导师、我校特聘教授由衷的推荐。由衷教授是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研究员,牛津大学工程科学系博士生导师,曾在欧美多所著名大学研究任教,是仅有的七位获得牛津大学终身教职的华人之一。出于对辽宁工大的了解和认可,在翟建华面临工作选择的时候,除了建议他留校继续研究工作之外,由衷教授还向他推荐了辽宁工大。
2011年12月份,翟建华回国参加了在南京召开的一个招聘海外留学人员的恳谈会,随后他第一次来到阜新,来到辽宁工大。作为一名湖南人,翟建华最开始顾虑的是怕不适应东北的冬天,担心东北的冷,除了想加深对学校的了解,也想亲自过来感受一下东北的气候。到了之后,跟学校领导进行了密切会谈,他对辽宁工大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感觉非常有信心,在此一定能够大展拳脚、有所作为。再回忆起当时对于天气的印象,他笑着说:“对冷没感觉。”
辽宁工大一行,印证了导师由衷教授的推荐,完善的教学科研设施,幽雅的学习生活环境,对人才引进的“求才若渴”,校领导的热情关怀,从学习、科研,到生活的种种细节,都让他深深感动。
相比国内一流城市来说,阜新从城市规模、环境等方面都稍逊一筹。对此,翟建华这样说,他不太喜欢熙熙攘攘的大城市,而且牛津大学所在的牛津市,以学术闻名于世,但它本身也不是繁华的都市,阜新这座城市很贴近他原来的生活环境。他还打趣到:“阜新市虽然在国内算是小城市,可是跟我所呆过的地方比不算小了。”此外,阜新人民的朴实、热情,也让翟建华赞不绝口。
从2002年考入利物浦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一直到进入牛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翟建华在国外生活了11年,也结交了很多朋友,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骨子里还是很向往人与人之间那种充满温情、亲情的交流,这也是他回来的动力之一。
翟建华坦言,国内不少名校,包括他的家乡——湖南的高校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也提出了很多吸引人的条件,用他们的话来说,只要答应过去,“房子、车子和其它方面的待遇绝对要高过阜新”。可是翟建华说,前期接触的时候选择了辽宁工大,学校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求才若渴的心情很感动人。特别是潘一山书记,亲自过问他孩子的就读学校的联系情况并为孩子的最终入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自己不会再考虑其他,一定要在这里做出一番成绩。
和翟建华博士约在他的实验室,里面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台三维打印机,据说是东北地区最先进的一台。翟博士戏称它是个“值钱的家伙”,目前他所在的“煤矿液压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我校申报的国家发改委“煤矿液压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作为辽宁省高校20个重大科技平台中唯一一个率先申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平台,已通过国家发改委评审,实现了我校国家科技创新平台的新突破)正在利用三维打印机,结合辽宁工大和阜新这个城市的特点作相关方面的研发。他说,学校提供了这么好的发展平台,自己一定会努力,回报辽宁工大,回报阜新这座热情的城市。“求才若渴是鞭策也是动力。”
翟建华一家四口,除大女儿现在在剑桥大学上学外,家中的生活重心已经完全移回国内,移到了阜新。小儿子今年6岁半,虽然年纪小,回国之前也要征求一下意见,该做的工作也要做一做,“爱人的工作做通了,小孩子还要说一说”。因为回来之后还要学中文什么的,小家伙儿有些不情愿。问他最后做工作的结果,翟建华狡黠地笑了,“我们的方法是,我们俩都走了,他自己还能呆吗?”
作为一个在英国出生的小孩,虽然家里面父母是用汉语讲话,可是周围一直是英语的语言环境,翟建华的小儿子不认识汉字,连“一年三班”的“一”字都不认识,讲汉语的时候一句话里也会带很多英语单词。小家伙儿回国进入小学第一天,学校里面发新书,他一看上面全是汉字,“书都不想要了,我都看不懂”。说着,翟建华学着小儿子的样子,双手向前一推,脸上笑眯眯地。
可是他说小孩子很喜欢阜新这个城市,理由有着孩子式的简单:有包子吃。因为年纪小,筷子和刀叉用得不利索,而包子可以用手抓,所以小孩子吃得很高兴。翟建华哈哈笑着学他的小儿子:“我喜欢阜新,这里有包子!”对于孩子暂时的不适应,他并不十分担心。
作为一名高水平、高层次的人才,翟建华从牛津大学落户辽宁工大,这是辽宁工大的骄傲。他的到来,在辽宁工大实现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研究教学型大学梦想的征程中增添了新的助力,而辽宁工大这棵更加茁壮的梧桐树,也必将引得更多的凤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