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大人物 - 工大英才 - 正文

校优秀教师——付新

责任编辑:宣传部作者:发布时间:2020-10-09点击次数:

聚力青春勇担当,服务大局育英才

付新,19886月出生,中共党员,201312月入校工作。20177月担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团委书记,负责学院共青团工作、宣传工作,指导机械学院团委、学生会和社团联合会开展工作,同时他还承担学业生涯规划课教学任务。工作中,他时刻以一名新时期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机械工程学院是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最大的二级教学单位之一,学生2500余人,团支部95个。如何服务青年,引领青年,团结带领广大青年是他一直思考并努力的目标。

在教育中他是团员青年的思想引领人。

作为团委书记,他时刻不忘组织广大青年开展思想教育,聚焦主职主业,坚持立德树人,以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为基础,紧跟时代主题,把握学生特点,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工作中,他搭建两个载体,使广大青年“宣讲大餐”吃好,“讲谈快餐”吃饱。2017年,他作为带队老师创建了“机械学院大学生中国梦宣讲团”,宣讲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结合快板形式寓教于乐,先后深入课堂、社区开展宣讲20余次,累计听众2000余人,实现学生思想教育精准化。2018年,该团队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实践团队”“全国最具影响好项目”。2019年,在全院团员中组织开展“先锋V讲谈”活动。以优秀学生骨干为主体,以宣讲新发展理念、时代楷模等为重点,利用课前5分钟,通过3分钟“讲”思想理论,2分钟“谈”学习体会,先后开展了8个专题,32场次,受众学生4400余人次,实现思想教育全覆盖。2019年,该活动获辽宁省主题微党课评选三等奖。

作为学院宣传信息员,他构建网络阵地集群,抢占网络思想教育新阵地。在宣传思想工作中他主导成立了“春雨”新媒体中心。搭建“微团校”“学‘习’台”等专题栏目,通过微信平台开展“十九大知识答题”、优秀大学生事迹展、“机械学子心中最美授课教师”评选等活动,引导和帮助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以“机械心语”公众号和学院官网为载体,开展“一月一主题”征文评比活动,先后推出“我与读书的故事”、“百年五四树新风”、等紧扣青年学生脉搏作品百余件,较好的抢占和把牢意识形态主阵地和话语权。他认真总结新媒体工作经验,以“优秀”成绩完成了阜新市社科基金的验收,成果在第二届辽宁省青少年发展论坛上做经验交流。

学院获评2019年度校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在内的全部4项表彰,付新获评校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

在相处中他是青年学生的青春老大哥。

在工作中他时刻不忘深入学生,融入学生,用青年的语言和广大学生交流。2018年暑假他带领学生到丹东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为了节省开支学生们住在了条件艰苦的青年旅社,他也放弃了根据差旅标准能享受的更好待遇而和学生们同吃同睡同活动。这次项目从策划、实施到总结整整经历了2个月,他全程参与却从不主导,而是做一个聆听者,让学生在主导过程中获得更多成长。最终社会实践项目获得了全国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和最具影响好项目两项国家级荣誉,一名学生获评了全国强国一代新青年。为了提升学生干部工作能力,他组织实施了团学工作坊学生干部提升计划,将传统的工作布置会变成了经验学习会,思想交流会。在这里他是主持人,更是启发者、引导者,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和学生一起探讨工作实施办法与解决方案,使学生干部由被动的工作执行者转变成了活动在主导者。这种深入的交流也拉近了他与学生的距离。

在工作中他是同事眼中的创新小能手。

付新创造性的建立了零起点渐进式学生创新训练体系,先后组建了以大学生科研训练为基础的创新技能训练团队,以教师+学生的的创新能力提升团队,以“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为龙头的创新研究团队,助力创新人才培养。仅2019年,学院学生获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6项。科技竞赛奖励国家级39项,省级46项,获批各类专利25项,发表学术论文15篇。为了浓郁学院学生的创新氛围,他还积极申报各类竞赛的承办权,2019年,他作为主要工作人员参与承办了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学院获奖数量和质量均居辽宁省首位

他紧跟网络热点,率先开展了“我和国旗合个影,我向祖国表个白”快闪教育活动,校庆前夕创作了学校第一款表情包并上线微信表情商店。一个个紧跟时代步伐,贴近青年学生的创意想法在坚持服务青年成长、开展思想教育的同时,极大的吸引了团员青年积极响应。活动参与度、获得感都有很大的提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担任学院团委书记的近三年时间中,付新所在的学院有两个学生社团获评全国高校最佳学生社团(十佳),暑期社会实践获团中央表彰两次、团省委表彰三次,一个团支部获评辽宁省活力团支部,学院团委获评阜新市先进团委,两名学生获得国家级先进个人,多人获省级表彰,学院共青团工作被中国青年报等国家、省、市级媒体多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