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大人物 - 学子风采 - 正文

在实践中炼出真知——太阳石智能科研创新团队之杨冉

责任编辑:李叙瑶作者:孙海瑞发布时间:2016-04-25点击次数:

如果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难么所谓的学习也就仅仅是纸上谈兵。

——题记

杨冉,男,是太阳石智能科研创新团队的一员,大一时,他便和科研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记忆犹新:当时他们的导员站在讲台上,目光灼灼的提到科研方面的比赛征员活动,班级中第一个举手的便是他,或许也就是由于当时的这一冲动的延续,他的大学生活从此就和科研密不可分。

正式进入机器人协会的时间是在大二上学期,在大二的上半年基本上他都属于自我充实的阶段,每天呆在实验室的时间甚至超过在寝室的时间,通过学习书本上的内容以及向学长们的讨教,快速的丰富了自己对科研方面的知识。那一学期的生活也是他过的最充实的一个学期。学习了单片机操作,绘图软件的使用,并在学长的带领下参加了一些比赛,忙碌的生活甚至让他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各种操作语言,各种绘图技巧,虽然每天辛苦的工作,但也让他获益良多。

在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已经初步具备独立承接比赛能力的他,逐渐减少了对学长的依赖。在暑假期间,他负责了一个机器人比赛中交叉足类项目,但由于放假,很多组员都回家或者出去实习,因此便没有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建议。随之,机器人在组装的时候出现了各种问题:由于机器人足对地摩擦不够,机器人结构材料的选择成为一大难题,从最初的铁板,到中间过渡的木板,以至于最后才确定的亚克力板,期间消耗了大量的材料和更宝贵的时间。而为了更好的调整舵机分布,确定最终的安装结构,令他们煞费了苦心,所幸最终定型了机器人的结构。在此过程中,由于时间紧张,任务繁重,杨冉每天早上六点多便要起床,晚上一点左右才回寝室,每天的幸苦不能言喻。而最难的还是对舵机的调试工作,由于经验缺乏,只能通过看网上相关视屏,然后尝试确定机器人的步距和步数安排,以及根据拟定的数据编写程序,工作繁琐浩大,共几百行程序,稍有出错就不能运行,需要的是足够的细心、强大的耐力和专业的知识能力。杨冉同学表示:那种不断地重复调试带来的烦躁感和紧张感现在想起来仍感到心有余悸。庆幸的是付出终于有了收获,苦心人天不负,在最终的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在科研之路,他获得了巨大的成果:在相关的比赛中曾斩获国家级奖项四项,省级奖项三项,以及实用性专利一项。然而,他的优秀却不止于此,在大二这个他最繁忙的一年中,他的专业评比占据专业第四,并获得过校一等奖学金两次,校二等奖学金两次,国家励志两次,国家助学两次。其优秀的学习成绩尽显工大学子的风采。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成空。他始终相信这句话。没有理论的实践是一种盲目,没有被自己实践的理论始终只是一种猜想。作为大学生更应当提升自己,只有让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才能练出真知灼见。

QQ截图20160425202333.jpg

QQ截图2016042520242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