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兆全,男,中共党员,成立了支点工作室,还创办了阜新工大鸿德有限公司,公司已经开始盈利。2014年就读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年推免攻读我校硕士研究生。自入校以来,他一直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有幸加入狮子座工坊,时刻践行“诚朴求是、博学笃行”校训和“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精神,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坚持提升自身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在追梦的路上奋力前行。
兴趣使然 老师引路
初中时的他就喜欢并沉迷于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科研探索的故事,科学家们创造性的思想、抽丝剥茧般的研究工作,以及为社会带来的巨大科技进步,都深深地吸引着他。从此他对科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为科学家”真真正正的成为了他的志向。刚上大一的时候,通过和班导师孙老师的交流,种种“第一次”再次激发了他对科技创新的浓厚兴趣,并激励着他坚定不移地继续前行,如愿加入狮子座工坊这个大家庭。
进入实验室之初,他没能很快地融入这里的科研环境,因为缺乏太多基础知识的储备,这也是他第一次开展大量的实验操作,他感到十分迷茫。当从师兄师姐们那里听闻了朱佳莹学姐当年在实验室的科研故事后,他被深深地震撼了,也重拾信心——只要踏实刻苦、坚持不懈地进行科研工作,一定可以取得很多成果。同时,在师姐和师兄的帮助和孙凯老师的指导下,使得他逐渐适应并更加充满了信心。孙老师曾说,一个科研工作者,不仅智商、情商很重要,往往“逆商”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即攻坚克难的勇气、跌倒再爬起来的韧性,它是一个科研工作者基本的素质。这些话语激励着他,使他慢慢沉下心来,踏实地开始了他的科学探索之旅。
焚膏继晷 创新进取
课余时间,他积极投入到各种科技创新比赛中,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积极与老师沟通交流明确方向,自学三维建模和动画视频制作软件,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在积极备战比赛的过程中,自己动手制作实物,验证产品设计可行性以及机构的合理性,同时这让他对机械零件加工有了新的认知,熟悉了产品设计研发的流程,为后面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在科技创新道路上,他善于思考与发现,不断总结提升,及时补充知识来完善自己,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一路走来,困苦和磨难从不曾消失,但他从未放弃。科技创新似乎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里什么都能发生,只要充满希望、克服困难,这个梦将会实现。
不忘初心 潜心科研
一直以来,他始终没有忘记进入实验室之初的信念,他时刻告诫自己,科研工作应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不做好看而无用的空中楼阁,更不能为了获奖而走捷径;另一方面,他也一直保持着对基础科学原理的激情,希望通过解决基础性的科学问题,实现各个科学领域的突破。实验中,他曾碰到过种种问题,做出一个作品经常需要很多很多的尝试,需要无数次的修改、无数次的重做、无数次的失败才能换来一次成功。他感激每一位耐心指导他的老师和师兄、师姐,以及互相鼓励成长的团队伙伴。在孙凯老师的带领下,多次参加雄鹰杯、全国三维数字大赛、全国机械设计大赛等,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在研究生期间,更是埋头苦干,积极参加比赛,荣获辽宁省研究生智慧城市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辽宁省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辽宁省第二节研究生材料先进连接技术竞赛三等奖、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曾多次获得校“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研究生院“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他深知,自己离心中理想还有很长距离,但是只要脚踏实地,不忘初心、夜以继日的为之努力,就能在科研这条道路上取得成绩。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未来的路他将继续披荆斩棘,谱写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