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大人物 - 校友风采 - 正文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82届毕业生马兴瑞

责任编辑:作者:孙海瑞发布时间:2007-06-11点击次数:

马兴瑞,男,1959年生人,工学博士,力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7月毕业于我校,获工程力学专业学士学位;1985年3月毕业于天津大学,获一般力学专业硕士学位;1988年3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此后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1993年他被批准为一般力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96年3月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1996年6月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飞行器设计专业博士生导师;1999年10月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兼任北京宇航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中国力学学会一般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宇航学报》、《振动工程学报》、《应用数学和力学》杂志编委。

马兴瑞博士自1982年起主要从事基础力学和航天器动力学教学和研究,讲授高等动力学非线性动力学、弹性力学,指导2名博士后、15名博士生、9名硕士生,并获得黑龙江省数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数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家和部委研究课题,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获部委级科技进步奖2项。

马兴瑞自1996年以来,主要从事航天飞行器总体设计。目前,他是“实践五号”卫星的总设计师兼总指挥,1991年被国家教委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4年入选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资助的青年学者,199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马兴瑞在世界空间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的老教授、曾教过马兴瑞的章梦涛老师,回忆起马兴瑞在校就读时的情况时,是这样评价自己的得意门生的。“马兴瑞在读大学时就是一位能力超群的人。他对数学、力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从不死记硬背书本,不单纯地追求分数,而是重在追求知识,追求学习的方法与思路。他思想活跃,思维敏捷,一堂课下来,总是有很多问题要发问,可以说他的综合素质是最棒的,学习成绩自然也是名列前茅。”

马兴瑞虽然毕业多年,但是他还非常关心母校的发展,对母校怀有深厚的感情。当回想大学生活时,他感慨万千:“我们那个时代的人不比现在的大学生,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目标很简单,就是集中精力学习,不断向上进取。我们是文革后刚刚恢复高考的大学生,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那时我们同学带上几个面包,在自习室一坐就是一天。因为人生过程就是永不停止地努力,而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缺乏的就是这种艰苦奋斗、勇于攀登的精神。”“有人说八十年代是一个属于激情的年代,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当被禁锢的手脚终于被允许舒展之后,人民的反应为什么如此汹涌澎湃。他们有图谋一份理想的雄心,有奋发图强的信念,有脚踏实地的精神。那段岁月赋予了人们积极而坚忍的品格。”而这种品格恰在马兴瑞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马兴瑞在谈及能力的形成与培养时说:“能力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努力,在于平时学习的点滴积累。现在回头看,学校在教给我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给予了我们精神的营养、品格的锻炼和人生的磨砺。专业知识更新非常快,需要我们一直去学习,但是有些东西,比如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习惯是必须在大学里养成的,必须要做到知识与能力和谐统一地发展。”他认为现代大学生要时刻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马兴瑞对我校的学弟学妹们寄予厚望,他赠给我校校友的一句话就是:“梦有多远,人生的路就有多远;愿你们用青春的璎珞和幸福的金线,编织大学生活的每一天;只要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终将会迎来生命的艳阳天。”

当马兴瑞得知母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与办学水平日益提高,办学实力显著增强时,马兴瑞倍感欣喜,他说:“母校的迅速发展,为培育一代又一代的栋梁之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变化促进大发展,愿母校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下去,为国家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