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工大 - 正文

锦州男孩大学毕业在阜卖豆腐

责任编辑:wangbing作者:孙海瑞发布时间:2007-05-22点击次数:

(实习生敖春水 记者佟佳琦)凌晨5点,天还处黑暗的时候,可在西苗圃一栋老旧的居民楼内,一户居民灯亮的特别显眼,大约几分钟后,这户房间的主人推着一辆三轮车走了出来。

在昏暗的路灯照耀下,隐约可以从三轮车上看到“锦州干豆腐”五个字,而这辆车的主人正是记者准备采访的“卖干豆腐的大学生”王勇。

薄薄干豆腐是个“大生意”

王勇是锦州市人,2006年9月毕业于辽宁工大计算机工程专业本科,在校学习成绩优异。毕业之前他也曾经找过很多工作,可最终选择了自主创业。

凌晨4点半至5点半是王勇上货的时间段,由于锦州干豆腐给我市的供货量有限,为了保证拿到“货”,王勇总是最早的上货人之一。在清晨6点左右,王勇已经卖掉了大约50斤的干豆腐。而对每一位买家,王勇都笑着说:“您吃好再来!”

一个大学本科生,为什么要卖干豆腐呢?在苗圃市场门口,王勇给记者一个最简单的回答说:“我要生存。我也尝试找过工作,但是多数都不适合我。现在的工作虽然很‘低微’,但它可以让我自己养活自己,而且这里面也有很大生意。”

王勇告诉记者:在他开始卖干豆腐之前,先做了一番市场调查。在调查中他发现,家附近有两个早市属于大型市场,每天人很多,但却只有一家在销售正宗的锦州干豆腐。另外市内相对小一点的早市,虽然也有卖干豆腐的但都不是正宗锦州干豆腐。鉴于2类早市摊位价格的区别,王勇决定在较小的早市着手“开干”。

在把想法告诉家里后,父母很支持王勇并给了他一笔启动资金。与他同住的同学们也很支持他。获得家人和同学的支持和鼓励的王勇对自己的事业就更有信心了。于是在“装备”了一辆三轮小推车,一个玻璃柜还有一个秤后,王勇开始了他每天的工作。

学生看法:有支持,有反对

在王勇卖干豆腐不久后,他的事情很快在校园里流传开来。这其中对他的做法有支持、有反对。支持王勇的学生都认为他是一个很敢于创业的人,虽然卖干豆腐很普通,甚至普通得低微,但是这也是创业的一种。

与王勇同住的一名学生告诉记者:“卖干豆腐看似简单,其实具有很大的挑战。无论是上货时吃的苦、还是第一次摆地摊卖的勇气和信心,这都是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条件。”

虽然有很多同学支持王勇,但也存在少数学生不理解他的做法。辽工大一名大四的学生就告诉记者:“虽然卖干豆腐是创业,但是这样的创业起点太低了。大学生工作虽然要吃苦、受挫折,但是这样降低身价的做法,是对自己学历的一种轻视。父母花那么多钱供我们念大学,就希望我们有一个好的未来。如果大学毕业选择以这种方式创业,大学念的就失去了意义。”

老师的看法:孺子可教

王勇学校的老师在知道王勇卖干豆腐后都非常感动,王勇的导员告诉记者:“王勇告诉我,由于他迷上了足球,高中时成绩下滑很快,导致高考成绩不理想,只考上一所专科院校。但他并不甘心这样一个结果,于是选择了复读。经过一年的努力后,王勇顺利地考上了我们这所本科学校。在接触一段时间后我就发现,王勇除了认真刻苦学习外,还利用寒暑假在外打工。问起他这样做的原因时他告诉我,进入大学他已经是成人了,所以应该想办法自己赚钱养活自己。所以对他选择以卖干豆腐为创业方向,我一点也不吃惊,反而高兴,因为学生懂得生存比学到任何技术都重要。”

来源:2007-1-17《阜新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