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工大 - 正文

让学子遇见优秀的自己——辽宁工大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工作纪实

责任编辑:宣传部作者:发布时间:2019-03-01点击次数:

高校服务社会,最根本的是什么?答案是人才培养。

近年来,辽宁工大公共管理与法学院主动适应社会需求, 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上勇于创新、努力实 践,通过实施“五个一”特色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构建起崭新的 地方财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知识扎实,服 务社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创新型公共管理与法律人 才。2018 年,学院学生参加国家司法考试通过率达到了 31.7%,高于国家平均通过率17个百分点。近年来,许多毕业 生进入国家各级行政和司法机关工作,或考取了北京大学、吉 林大学等名校研究生继续深造。

从“自发”到“自为”打造育人平台

高校在应用创新型道路上其实没有经验可循,这就要求学 校在观念上从“自发”到“自为”的深层转变,主动适应社会需 求,抓教学改革,面向市场培养人才。辽宁工大公共管理与法 学院成立于2009年初,现有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3 个本科专业,在读学生一千一百余人。建院十年来,该院坚持 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师生为本、追求学术、造就 英才、服务社会、特色发展”为办院理念,文理渗透、多学科交叉 融合发展,培养具有天下为公胸怀和公平正义思想,专业知识 扎实,创新创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公共管理与法律人才。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既是一门新兴学科,又是一门应用 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相关理论、政策和制度,又 要具有较强的业务操作能力。学院借助阜新市的地缘优势, 面向资源型城市、地矿行业与广大农村,以培养熟悉资源行业 和基层情况的应用创新型社会保障管理人才为目标,将专业 方向确定为资源型城市社会保障、农村社会保障、土地流转、 人口迁移与社会保障。教学中结合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相关专 业的优势特点,坚持两条腿走路,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 重,通过加强专业理论课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更新、丰富教学 内容。同时以先进的模拟实训和基地实习为手段,提高实践 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创新型社会保 障人才。近年来,该院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研究生的比例 达到20%,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口碑也越来越好。

“五个一”培养模式 成就职业梦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这对于 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满足培养基础 扎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人才的需求,公共管理与 法学院建院之初开始实施以“一颗公心、一项专长、一张铁嘴、 一支硬笔、一沓证书”的“五个一”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 丰硕的育人成果。

“一颗公心”是培养毕业生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一 颗公平公正之心。这也是公共管理与法学专业毕业生将要 从事工作的必然要求。教学中通过第一课堂进行思想引 领,再通过第二课堂开展主题教育,定期组织阳光志愿等活 动,培养了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平公正之心;“一项 专长”是学生在专业学习上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突出的 特长。通过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狠抓教学效果,强化学生的 专业素质,仅 2018 年学院学生参加国家司法考试通过率达 到了 31.7%,高于国家平均通过率 17 个百分点;“一支硬笔” 是学生毕业时要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能够撰写较高水平 的本领域文字材料或专业论文。为加强专业写作能力,学 院设立专业方向强化班、开展“求索杯”大学生科技论文竞 赛,同时实施求索基金大学生应用创新计划项目,同学们积 极参加且成绩显著。仅在 2018 年,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 表论文就达到了105篇;“一张铁嘴”是指学院的学生要练就 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学院常年举办专业学术辩论赛,模 拟法庭,模拟联合国、模拟村长、公务员模拟考试,围绕时政 要闻、政策法规,经常性组织开展演讲、沙龙、学术观察、辩 论等活动,开阔视野,强化提高表达能力;“一沓证书”是学 生要积极参加素质拓展活动和各种职业资格培训,获得相 关证书,向用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素质。2018 年该 院学生在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学生论文发 表、科技论文竞赛、奖学金评比、司法考试、人力资源师等职 业技能考试和文化活动方面共获得各类证书1000多张。在 就业中下好“先手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创新应用型培养模式的熏 陶下,一批批学子正在辽宁工大这片育人的沃土上遇见更优 秀的自己,成就着自己的人生梦想。

来源:2019-2-25《阜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