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现任阜新转型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是“阜新海州露天矿及周边基础调研与关键研究”课题的组织参与者,也是推进市校合作的联络协调人。
殷殷重托光荣使命
2018年9月25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并主持召开了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还现场考察了抚顺矿业集团西露天矿,并明确点到了海州露天矿,就开展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作出了重要指示,提出了殷殷重托。
王军告诉记者:“这是我们的重大机遇,更是重大时代责任和光荣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要把做好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作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提高政治站位,科学统筹、精心组织、一心一意抓好这件天大的事儿,让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重托在阜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海州露天阜新“骄傲”
“阜新号称‘煤电之城’,这‘煤’就是指海州露天矿、新邱露天矿和五龙矿,都是‘一五’计划的全国重点项目,特别是1953年7月投产的海州露天矿,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机械化开采露天煤矿,围绕着海州露天矿建设的阜新发电厂也是当时的亚洲最大,老一辈的阜新人心气高得很!”王军叙说着他印象里的海州露天,满是自豪。
除了源源不断输出的煤炭和电力,还有摸索总结的成型经验和成熟技术,更宝贵的是从海州露天走向全国露天采矿战线的各类人才,他们成为新中国能源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王军介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前身是阜新矿业学院,是全国最早从事露天矿开采研究的高等学府之一,在煤矿开采、煤矿安全、测绘等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培养了众多的煤炭行业专业技术人才,被誉为煤炭行业的‘黄埔军校’。”
谈及与海州露天矿的故事,王军告诉记者,他在大学学习的就是采矿工程专业,曾多次表示毕业后要到海州矿一线战斗,为祖国能源事业建设贡献力量,这样的意愿十分强烈。毕业后,根据组织需要,他被分配到当时的市计划委员会,从事矿产资源管理等工作,用王军的话说,海州露天矿是他最为向往的“战斗一线”,虽未身在其中,心与矿同在。
生态治理势在必行
如今,这些辉煌与贡献都变成了往事,定格在新中国的历史中,珍藏在人们的记忆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多年开采留下的是一个东西长3.9公里、南北宽1.8公里、垂深350米、总占地面积7.02平方公里的巨型“矿坑”。矿坑周边堆积的煤矸石,则成为一座高120多米、堆积量近10亿立方米、占地14.8平方公里的“矸石山”。此外,还有许多没有名字、没有名气的大小不一的工矿废弃地,环境污染、地下水体系破坏……
这些坑、这些山,让阜新人苦不堪言。王军回忆说:“每次深入一线调查走访,都能听到居民抱怨残煤自燃和煤尘粉尘,特别是大风天,整个城市都会笼罩在烟尘中。还有地面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最近的居民住宅距离矿坑不到500米,让矿坑周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不仅如此,矿竭产衰让城市南部缺乏活力,人民生活较为贫困。”如何做好海州露天矿、新邱露天矿等矿坑综合治理工作,实现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这些不仅是阜新的课题,也是世界性课题。
各界关注横下心“干”
阜新有着百余年的煤炭开采史,特别是“一五”时期,阜新成为全国重要的煤炭电力供应基地,历经半个多世纪开采,形成了众多大大小小的巨型“矿坑”,在2001年被确定为全国首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
2019年4月16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关于海州露天矿治理改造工作的重磅文章,向世人展示了阜新开展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的新探索、新路径,擦亮了“阜新名片”。王军告诉记者:“国家级媒体的关注,让我们倍感振奋,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好海州露天矿、新邱露天矿等废弃矿山治理修复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他表示,作为地地道道的阜新人的他,对海州露天的昨日辉煌记忆犹新,作为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的他,对海州露天怀有复杂而特殊的感情,作为推进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参与者的他,更是对海州露天“再现辉煌”信心满满。
勠力同心共促新生
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及开发利用,不单单是生态修复修补,更要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城市管理等各方面紧密结合,才能更可持续、更有成效。
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力以赴,相关工作也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及省直部门的大力支持。王军告诉记者:“市委、市政府和辽宁工大党委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学术‘大咖’、一流专家和优秀学生的参与热情前所未有,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前所未有,这些都表明,我们正在从事的研究是利当前利长远的实事,更是造福阜新人民的大好事,我们必须要交出一份高分答卷。”
同时,为绘制一张好“蓝图”,阜新市还邀请了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国家队”参与其中,确保整体规划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
此外,王军还向记者介绍了目前正在开展的课题研究情况。他说,在市校合作机制下,阜新转型发展研究院牵头启动了“阜新海州露天矿及周边基础调查与关键研究”的课题,从承接课题的角度进行了先期调查,实施了包含边坡稳定、煤炭自燃、水环境衍化、建立矿区三维可视化全息地质结构模型等7个子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下一步整体规划及治理方案的制订实施,提供准确必要的基础资料。
王军还补充说到:“我们正在从事的研究探索,对全国乃至世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态修复、产业转型都具有积极意义,也必将为世界提供可靠的中国经验,在这个方面,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工作具有更为广泛的现实意义,更觉义不容辞。”
续写辉煌再造“阜新骄傲”
功成不必在我,成功路上必定有我。王军说:“开展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用力、久久为功,通过生态修复、工业遗产开发、打造科研科普基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创新探索,再造发展新优势,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让阜新成为一个生态宜居的好地方。”
展望未来,王军信心满满:“我坚信,通过我们这代人的不懈努力,在不远的将来,阜新的海州露天矿、新邱露天矿、清河门矿等区域将再度喧嚣起来,不仅绿树青草,更是产业发展、激情满满。海州露天必将涅槃重生,再次成为阜新人民的骄傲!”如今的露天矿坑静静地铺陈在大地上,阜新人民无比期待着它的新生,成就一篇新时代阜新转型振兴的精彩篇章。
来源:2019-6-25《阜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