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工大 - 正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用青春的脚步探寻世界的精彩

责任编辑:宣传部作者:发布时间:2019-09-21点击次数:

(记者王琰妍这个夏天,一群大学生用爱心守护绿荫,用青春编织绿梦;这个夏天,一群大学生踏上红色旅程,传承红色基因;这个夏天,一群大学生走进田间地头,为村民普及农产品电子销售的相关知识……
这个夏天,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大学生们走出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迈开青春的步伐,探寻世界的精彩。

守护“爱心林”青春织绿梦

鸟语花香的七月,位于阜新细河北岸的志愿者“爱心林”迎来了一群特别的人,他们就是辽宁工大传媒与艺术学院的大学生组成的“织绿者”团队。只见一位位“织绿者”经过植树工人的悉心指导,虽然动作略显笨拙,但也干劲十足,除草、松土、堆肥、植树等工作都做得有模有样。尽管天气炎热,队员们的衣服都被汗水打湿,但是没有一个人停下手上的活计,大家都在为环保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织绿者”团队领队、传媒与艺术学院学生张悦告诉记者,此前,传媒与艺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经过为期1周的队员招募,前期策划以及了解宣传“爱心林”活动等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最终组成了这支14人的“织绿者”团队。“经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织绿者’团队在为环保事业贡献绵薄之力的同时,也在实践中收获了经验与快乐。未来,我们保护环境的脚步还将继续,只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那么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就会因我们而变得更加美丽。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美丽阜新,我们是参与者。我们,一直在行动。”张悦说。

寻红色记忆承先辈精神

七月末,流火天儿。辽宁工大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的实践团队踏上“红色之旅”,远赴延安,开展了为期3天的“确认过眼神、追寻领路人”专题社会实践活动,为炎热的天气再添“一把火”。

实践团队首先参观了枣园革命旧址,窑洞中周恩来总理用过的纺车,让队员们感受到了革命前辈在困难时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随后,队员们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馆内共展出革命文物1300多件,历史照片200余幅,经典再现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以及党中央在陕北13年的革命历史。最后,队员们共同走进梁家河村史馆,一组名为“一心为民”的图文吸引了队员们的目光。“赵家河搞社教”“打井汲水”“当选支书发展生产”……一组图片,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也让队员们感受到了那无比鲜明的人民立场和坚定真挚的为民情怀。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真实地感受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在延安创业的艰辛和伟大,心灵深处得到延安精神和梁家河精神的洗礼和升华。

乡村致富电子铺路

这个暑假,辽宁工大理学院富乡电子团队则从校园走向社会,从城市走向农村,通过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知识普及等实践活动,了解目前农产品网络销售情况。队员们先后来到阜蒙县新民镇革命村、新民村、白塔村,为广大农民群众讲解并推广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相关的知识。队员们了解到现今在农村耕作的大多是一些年长者,因为他们自家的农作物没有好的销售渠道,加之近年来粮食的价格低,为了生计许多年轻人选择背井离乡进城务工,这也让队员们认识到了此行的必要性。利用3天时间,队员们前往农田、菜园和农户家中,为村民普及农产品电子销售的相关知识,让他们了解电子销售是什么,希望为他们开启一条致富之路。最后,富乡电子团队与市农产品产销联盟达成合作教育共识,成员们将进一步学习农产品销售技术,推动阜新农产品走向更大的市场,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辽宁工大校团委副书记林媛媛告诉记者,多年来,辽宁工大一直坚持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今年暑假,辽宁工大各院系都积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了解社会,近到阜新的农村乡镇,远到沈阳、大连、延安、遵义,都留下了学生们青春的足迹,不管是送知识、绘美景,还是助脱贫、献爱心,学生们都在用他们的方式挥洒着青春,奋进在新时代。

来源:2019-9-19《阜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