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阜新百里矿区,采煤沉陷区的每一寸位移、露天矿的每一个自燃点,都逃不过北斗卫星的全天候监控。操纵“天眼”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专家团队,为矿区生态修复治理昼夜忙碌着。这成为辽宁工大师生扎实有效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个缩影。
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把主题教育与推动学校内涵建设、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服务行业转型发展特别是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为责任和使命,高质量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因煤而建,距海州露天煤矿仅数公里之遥。自2005年因煤炭资源枯竭闭坑后,这个长4公里、宽2公里、垂直深度350米的巨型矿坑成为阜新城市生态环境的“杀手”,边帮滑坡、地面塌陷、残煤自燃及水环境污染等地质灾害和环境灾害问题频发,是阻碍阜新转型振兴的绊脚石,生态修复与治理刻不容缓。今年以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在省自然资源厅统一部署下,校领导亲自挂帅组建由多学科组成的专家团队,在高质量完成三维地面影像图测绘、地质灾害环境调查、水资源优化调查、残煤自燃调查、土壤与生态环境调查基础上,今年8月提交了海州露天矿及周边基础调查与关键技术研究工作报告。主题教育开展以后,各学院、各专家团队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倾情倾力奋战在实验室和海州露天矿、矸石山上,誓用科技力量治愈这个“地球伤疤”。阜新转型创新发展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拥有地理信息空间技术与应用和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高精度定位与导航2个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科研和技术实力雄厚。过去监测沉陷区位移,要埋设许多观测桩,观测起来费时费力。现在利用北斗卫星,结合先进的测绘技术,可以实时、远程、全天候地进行观测,为下一步海州露天矿整治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今年1—9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82项,其中省内转化66项,省内项目转化率达80.5%。随着主题教育的深入推进,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将深入推动“五大发展战略”,主动对接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勇于担当作为,持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和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中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
来源:2019-10-11《新浪网》《北国网》(侯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