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工大 - 正文

潜心钻研造福家乡——记市优秀专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强

责任编辑:宣传部作者:发布时间:2019-10-28点击次数:

本报记者曹宏伟

他叫张强,虽还不到40岁,却获得了众多的“头衔”:博士后、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佳木斯大学客座教授,省振动学会常务理事……他还入选了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等人才支持计划,是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的访问学者。

日前,记者走进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采访这位年轻的学者。张强告诉记者,从1999年9月至2003年7月,他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2004年9月顺利考取本校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经为期两年半的深入学习,获得硕士学位。2007年6月又考取本校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于2010年7月获得博士学位。后来,他又进入本校力学工程流动站、中国煤矿机械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工作站进修博士后。屈指算来,从考上大学开始,他在机械工程领域学习钻研了整整12年。12年间,他始终心无旁骛潜心治学。

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人才计划项目6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6项及企业委托项目等30余项。发表论文13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6项。获批知识产权58项,其中国际PCT专利1项,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软件著作权12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编参编《刨煤机、螺旋钻采煤机、连续采煤机成套装备》等教材5部。

十多年来就研究一个特定领域,不枯燥吗?这是大多数人都要问到的问题。对此,张强却表示:机械工程领域有如此众多的奥妙等待着研究者去探求,何来枯燥?对于旁人的不明就里,他简单地解释:也许这是从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结果。张强的父亲是一位制冷设备领域的工程师,从事动力工程研究,尽管与张强现从事的机械工程有所区别,但共处于力学工程的大系统内。早在张强上高中的时候,就常跟着父亲走进工厂的车间,去看机器设备运转。对机器的轰鸣声,张强没有感到丝毫的刺耳,反而充满浓厚的兴趣,因为在这里,书本上那些抽象的概念定义具化成飞速旋转、动力十足的机器展现在他面前。由此,他暗下决心,要深入研究力学,探索机械领域的奥秘。于是,他高考志愿毅然选择了与力学更为相关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投身机械工程领域。

机械工程是把牛顿的三大力学定律完满应用到现实中的实用学科,经过缜密的力学分析和精确的数学运算,然后据此研究出成果用于生产实践,数理之中的秩序之美在其间得以充分展现,简直就是奥妙无穷。同时,机械工程用途广泛,我市的农产品加工业中的农机生产、装备制造及配套中的机械制造、能源和化工中的动力传导机制,都离不开它。学有所用,又能造福家乡,这是一种幸福!”张强表示。

来源:2019-10-24《阜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