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工大 - 正文

张书舟: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人

责任编辑:宣传部作者:发布时间:2019-10-26点击次数:

本报记者那宁宁

阜蒙县平安地镇土城子村位于阜新市的东北部,距市区80公里。清朝康熙年间,此地为辽代懿州附属小城遗址,形成村落,故得名土城子。2018年3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党委宣传部张书舟来到这里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带领贫困户和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全村耕地面积1.45万亩,林地面积1.2万亩,草地600亩,荒山6000亩。全村321户农户,1317口人,2017年村民人均纯收入万元左右。”作为脱贫攻坚的带头人,“70后”的张书舟有一股认真肯干的劲儿,他始终坚持吃住在村里,挨家挨户走访调研,一年多时间里,他累计行程达千余公里,几乎用双脚丈量了整个村子。不仅对全村整体情况了然于胸,对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困难党员的家庭情况更是了如指掌。

去年冬天,张书舟冒着小雪到贫困户徐立夺家中,进屋一看,家里的两个孩子正在一起吃一盒方便面,妈妈在旁边偷偷抹眼泪。其实,对于这个家庭的情况,他是了解的:连续几年的干旱,庄稼收成很低,孩子妈妈前年得了乳腺癌,花去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又欠上了债务,养活一家8口人的重任都落到孩子爸爸一人身上……眼前的情景让他全然忘记了冒雪步行7公里路的寒冷与疲惫。几天以后,张书舟从市里买了食品和羽绒服,送到徐立夺家中。

在农村,徐立夺这样的家庭,是贫困户群体的一个缩影。“如何实现精准扶贫,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张书舟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村民脱贫不能“等拿靠”,主要还得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在创收增收上下功夫。在张书舟和村干部的帮扶下,徐立夺一家积极申请贷款,扩大了肉牛养殖规模,肉牛的产销都有了着落。与去年相比,今年家中的人均纯收入增加了4000余元。

如何让其他贫困家庭也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脱贫致富,张书舟一直放在心上。利用走访调研获得的信息和周末回市区的便利,张书舟当起了特色农产品“搬运工”。谁家有富余的土鸡蛋、溜达鸡、笨猪肉出售,对接谁家想买质优价廉的土特产,从去年12月份开始,张书舟就这样一趟趟在土城子村和市区来回奔波,为10余户农户销售特色农产品达2.1万余元。

扶贫先扶智,做好扶贫攻坚战中的政策宣传,提高贫困户对扶贫政策的把握度,可以让贫困户在脱贫摘帽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去年7月18日,在张书舟的积极推动下,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为村里捐赠图书500余本,电视机、电风扇、打印机各1台,为贫困户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在工作中,张书舟发现农村有一些不良思想屡屡冒头,对此,他坚决抵制,耐心做思想工作,严厉纠正“不以贫为耻,反以贫为荣”的错误认识,引导群众正确认识贫困,积极解读政策,让群众明白,党的政策好,自己也要勤奋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早日脱贫摘帽,过上富裕幸福的好日子。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村子的脱贫致富离不开村里第一批“富起来”的人,先富带动后富,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土城子村有一个杂粮加工的小作坊,小米成为当地有名的农产品。为了让“土城子小米”打出品牌,畅销省内外,张书舟建议农户把普通塑料袋包装换成真空包装,并装袋制成礼盒,他与村干部一起带着样品在市区和沈阳跑电商扶贫特产展销会,把“土城子小米”推出阜新,走进省城。今年年初以来,“土城子小米”累计销售额达3万元,销售量比去年翻了一番。

去年土城子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44户。一年多来,在张书舟的带领下,已经有42户贫困户脱贫,他们的年纯收入可以达到5万余元。“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张书舟说,希望2019年自己与村干部一起齐心协力,更好地带动剩余的2户贫困户早日脱贫,让村民和全国人民一同奔小康。

来源:2019-10-24《阜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