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的五年,营销管理学院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院始终坚持“四个服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办学目标和初心使命,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办学之本,努力构筑“三全”育人良性生态环境。在教学工作中,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术为重心”的办学理念,秉承“勇于挑战、富于创新、行胜于言”的工作作风,坚持制度建院、制度管院、制度强院的发展理念,圆满完成了“十三五”既定目标。全院师生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全新的突破。
以三全育人为目标,突出专业思维,筑基梦想
“十三五”期间,学院坚持“有市场 有品牌”面向企业与面向地方经济服务的育人目标,强调价值引领与文化育人,以学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主线,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筑基远大职业梦想为目标,突出特色与专业品牌,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营销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独特专业思维方式、引领社会进步的优秀人才。
学院的学生工作开拓创新,成绩显著。2016年在全校学生工作评估中位居第二,2017年学院党委被评为校优秀基层党委,2018年被评为学生工作先进集体。营销学子在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文体赛事中屡创佳绩。学院获辽宁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成果3项;在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27项,其中国家特等奖1项,国家铜奖1项;省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70项。
学院成功打造了“和谐营销大家庭”特色家文化活动品牌。“十三五”期间,学院连续组织了五届新生爬首山、授班旗,师生海滨栈道徒步行、“五四”演讲比赛、元旦晚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充分发挥了家文化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了人生、锤炼了品德、提升了自我。
“十三五”期间,在学院学术为重心思想的引领下,多名学生进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美国劳伦斯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进入500强企业、大型国有或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比例达到了43.4%。学院通过实施学生培养七年动态数据管理平台,追踪毕业生三年的发展状况,用人单位普遍反馈学院毕业生诚实正直、恪守职业道德,具有良好沟通组织及领导能力,对工作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学习能力,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创品质学院,办责任教育
学院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育作为立院强院的压舱石。学院致力于精英化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独立意志、公平竞争、社会责任、公共道德等人文素养,动态制定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和方案,坚持教育教学回归课堂,坚持“爱”的教育,坚持“讲好第一句话”等情景导入、问题导向、任务导向教学方法改革建设。市场营销专业为辽宁省示范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为辽宁省创新创业试点专业。辽宁省教育厅两次委托学院负责组织辽宁省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专业评估,彰显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在省内高校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
学院研究生教育不断迈上新台阶。建院以来,学院硕博研究生论文在校、省、国家历次抽查中100%合格。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和规模实现了双丰收增强了学院办好责任教育的声誉和影响力。学院优秀生源工程取得长足进步,本科专业排名第一、二的同学自愿保研留在学院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由武杰、孟祥通和王方同学组成的“Ambition”队在张芳副教授的指导下,在2020年全国企业竞争模拟大赛获全国大赛特等奖,这是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参加各项全国大赛的所获得最高奖项。刘雅琪、郑伟、李文慧、潘丙健等两个团队在辽宁省农业经济建模大赛中喜获两个一等奖,是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管理研究生获得省级竞赛的最好成绩。“十三五”期间,学院研究生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十三五”期间,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内涵发展和高质量引进的理念。坚持树立先进的人才发展观,切实为年轻教师成长提供支持,从心理和情感上根植职业价值观、职业社会地位和教师责任,以刘聪、刘帅、谢涛、董志静、吴正祥为首的年轻教师已成为具有较强学术能力的教学骨干。五年来,学院教师获得教学和学生管理荣誉数十项,获批省本科教学名师一名,引进省教学名师一名,以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为目标的高水平师资团队已见端倪。
以学生为中心,深耕“学与教”模式,引领双一流建设
本科生教育改革与创新始终是学院的工作核心和重心。“十三五”期间,营销学院紧扣时代脉搏,学院教师勇于肩负时代和历史赋予自己的使命和机遇,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融入教学改革,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教育引导学生要站在时代高度参与世界建设。学院将中华文化优良特质和基因挖掘作为落实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不断提升专业教学知名度和影响力。
以“双一流”课程为引领,强化课程质量和水平提升。2020年,李宝库教授的《营销管理》被评为国家首批一流本科课程,万君教授的《网络价值评估》被评为辽宁省一流课程,《营销法与职业道德》和《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入选校首批思政示范课建设。《基于法律-道德-文化的营销专业思政三位一体全过程教学模式》被学校推荐参评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1名教师在全国商科教育实践教学大赛中获二等奖,4人次在省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获奖。李宝库教授入选辽宁省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万君教授入选辽宁省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营销专业和电商专业办学水平和品牌在省内获得持续提升和充分认可。
学院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社会需求和责任教育为目标开展教学改革,构建培养专业思维方式的“学与教”模式。课是一堂一堂上出来的,思想和责任是一句一句形成的,学院把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的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观念深深融入专业建设全过程。2016年,学院创设《营销法与职业道德》和《一带一路节点营销与文化》课程;为了切实传承太阳石精神,在校内创设了《走进辽工大的人物与文化》课程,在实践环节创设了“传承中华文化四个一工程项目”,这些课程的创新与改革教学也被国内同行认可,连续四年获中国高校市场学研究会教学年会项目和成果论文奖励,2018年获西交利物浦全国教学大赛三等奖。五年内获得省校级教学成果奖十余项。丰硕的教改成果为“十四五”的专业发展和课程思政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院一直致力于打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学院,营造营销一家亲的文化氛围。只有充满“爱”的老师,才能从根本上担负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和重任。《教学服务小集》从2016年春至今目前已发布74期,每年建院纪念日的双人演讲,每个教师节的活动安排,每周学院的教学分享,让学院充满爱的文化。
以学术为重心,服务社会,反哺教学
营销学院结合本科教学需要,聚焦农村市场营销、线上用户行为、企业商务领域,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切实践行了高等教育服务企业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责任和义务。“十三五”期间,学院获批国家项目1项,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7项,辽宁省教育厅项目8项,葫芦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7项。发表学术论文90篇,其中在国内特级刊物《管理世界》《管理学报》发表论文3篇,在《欧洲营销杂志》发表A3级论文1篇,入选CSSCI论文17篇、入选CSCD论文7篇,人大报刊转载5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3篇。李宝库教授作为省外两名入选者之一,入选山东省首批智库高层次专家。学院先后承担多项企业横向课题,获得多项省校级科研奖励。特别是2020年,尽管疫情加重了教师教学任务量,学院教师仍然申报各类项目29项,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极大地促进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年来,“以本为本”是营销学院最持久的基调,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学生成长为核心,各项教学工作稳中求进,办学水平和品牌稳步提升。五年来,“守正创新”是营销学院最鲜明的特征,坚持本科教育教学回归本真,创新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高质量教育教学不断迈向新台阶。五年来,“家国情怀”是营销学院最靓丽的底色,以党建高质量推动高质量教学育人成果丰硕。
立足新时代,放眼未来,营销学院将更加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贯彻教育发展新理念,真正做到将立德树人使命潜于心,真正做到:孜孜求善本,立德尚良师。
来源:2021-2-3《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