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将“非遗”文化引入研究生课堂,活用“非遗”资源上好大思政课,创新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着力提升思政育人实效。
近年来,学校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等研究生思政课程,持续推进“‘本硕博’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研究”。
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22级专业学位硕士生“人文素养与学术诚信”的课堂上,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朱月岚剪纸”项目传承人刘淑波老师应邀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非遗”传承课。
在刘淑波老师的现场指导下,同学们很快就能独立创作出一幅幅稚嫩、生动的剪纸作品。随后,课程主讲人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彭虤虤从理论上系统讲解了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及“非遗”的概念、特点、传承与保护等知识,引导研究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一直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立足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际,积极探索拓展研究生思政教育路径和实践。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深挖教学资源,在坚守思政课主阵地的同时,上好“社会大课堂”,让思政教育与现实紧密结合、与实践充分互动、与时代同频共振,切实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强保障。(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勇 陈坚)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e47f41f76a5e42b9931a4f9b459c3218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