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实践育人体系,推动我校“思政+专业+实践”模式深度融合,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优秀青年,我校组织开展了以“奋进青春新征程 实践担当展作为”为主题的202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校1104支实践团队,6000余名学生奔赴祖国各地,深入基层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我,以实际行动展现我校青年学子的良好风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学校特开设【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专栏,用影像和文字材料展现报道辽工程青年学子的青春实践,履行青年学子的使命担当。
盛夏七月,暑气蒸腾,葫芦岛市的文化沃土上却涌动着青春的活力。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人,怀揣着对地方文化的好奇与探索精神,走进葫芦岛市美术家协会,开启了为期20天的文化浸润之旅。在这段充实的实践中,同学们不仅深度体验了农耕文化的厚重、饮食文化的鲜香、美术文化的灵动与陶瓷文化的古韵,更以青年智慧为美术家协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为葫芦岛市文旅宣传书写了浓墨重彩的青春篇章。

文化浸润:在体验中触摸地域根脉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实践首日,团队便走进葫芦岛市近郊的农耕文化体验基地。田间地头里,协会的老艺术家们化身“农耕导师”,手把手教同学们辨识农作物、使用传统农具。烈日下,同学们挽起裤脚踏入稻田,感受“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劳作艰辛;树荫下,大家围坐听老艺人讲述 “春播秋收”的节气智慧中蕴含的农耕哲学。“原来每一粒米都藏着这么多学问,农耕文化不只是种地,更是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生活智慧。”团队成员擦着额头的汗珠,在实践日志里写下这样的感悟。

饮食文化是地域性格的鲜活注脚。在协会组织的“舌尖上的葫芦岛”体验活动中,同学们跟着非遗美食传承人学做干豆腐、兴城海鲜饺子。从选料到制作,每一个步骤都蕴含着老辈人的匠心。实践团队还发挥专业特长,为传统美食拍摄微纪录片,用镜头捕捉食材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让更多人了解葫芦岛饮食文化背后的故事。
美术文化是葫芦岛的一张亮丽名片。在美术家协会的展厅里,一幅幅描绘渤海湾风光的画作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协会会长王元石老师亲自担任讲解员,为大家介绍葫芦岛美术流派的发展历程:“我们的画家扎根这片土地,将山海风情、渔家生活融入笔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同学们一边聆听,一边用速写本记录画作细节,还尝试用数字绘画技术重现传统水墨画的意境。“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的碰撞太奇妙了!”负责数字绘画的实践团成员兴奋地说,他们创作的数字版《葫芦岛山海图》得到了协会艺术家的高度评价。

陶瓷文化体验则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火与土的艺术魅力。在协会的陶瓷工作室,同学们从揉泥、拉坯到上釉、烧制,全程参与陶瓷制作。当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带有葫芦岛海洋元素的陶瓷作品出炉时,大家激动不已。“每一件陶瓷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葫芦岛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团队成员感慨道。据了解,同学们制作的部分优秀陶瓷作品将在协会的文创展厅展出,成为传播葫芦岛文化的新载体。
青春赋能:为协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体验文化的同时,实践团队始终牢记“服务地方”的初心,结合电信专业特长,为葫芦岛市美术家协会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针对协会数字化建设滞后的问题,同学们发挥专业优势,为协会搭建了线上展厅。他们拍摄、整理了协会百余幅优秀作品的高清图片,编写作品简介,设计线上展厅页面,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葫芦岛的美术精品。“线上展厅不仅扩大了我们的影响力,还为艺术品交易提供了新渠道。”协会秘书长对同学们的工作赞不绝口。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葫芦岛的美术文化,团队还策划了“美术进社区”活动。他们走进当地社区,举办美术作品展、开展美术公益课堂,教社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绘画技巧。在公益课堂上,同学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绘画基础知识,手把手教孩子们画葫芦岛的山海风光。“看到孩子们眼中的热爱,我觉得我们的付出很有意义。”团队负责人说。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还为葫芦岛美术文化培养了潜在的爱好者。

此外,同学们还对协会的会员管理系统进行了优化。他们深入了解协会的管理需求,设计了一套集会员信息管理、活动报名、作品备案等功能于一体的管理系统,提高了协会的工作效率。“以前会员信息都是手写记录,查找起来很不方便,现在用这个系统,几秒钟就能找到需要的信息。”协会工作人员开心地说。
文旅助力:让葫芦岛文化走向更远
作为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宣传葫芦岛文旅资源是团队的核心任务之一。同学们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葫芦岛的文化旅游资源。他们撰写了多篇介绍葫芦岛农耕文化、饮食文化、美术文化、陶瓷文化的推文,拍摄了一系列短视频,展现葫芦岛的山海风光、民俗风情和文化底蕴。
团队还结合当下流行的“打卡”文化,设计了“葫芦岛文化打卡地图”。地图标注了葫芦岛的主要文化景点、美食店铺、美术场馆等,还附上了详细的打卡攻略。同学们将地图发布在各大社交平台,并在当地景区、车站等人流密集场所发放纸质版地图,吸引了大量游客关注。

收获成长:实践路上的青春感悟
20天的实践活动转瞬即逝,但留给同学们的却是宝贵的财富。“这次实践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葫芦岛文化的魅力,也让我明白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实践团成员在实践总结会上说。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实践,他们不仅增长了见识、提升了能力,更增强了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
葫芦岛市美术家协会对实践团队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协会主席表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信学院的同学们用专业知识和青春活力为我们协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葫芦岛的文旅宣传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希望未来能与学校开展更多合作,共同推动葫芦岛文化事业的发展。”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信学院落实“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体现。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将所学知识与地方需求相结合,在服务地方中成长成才,同时也为葫芦岛市的文化传承与文旅发展注入了青春动能。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青年学子走进地方、服务地方,用青春力量书写新时代的奋斗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