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实践育人体系,推动我校“思政+专业+实践”模式深度融合,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优秀青年,我校组织开展了以“奋进青春新征程 实践担当展作为”为主题的202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校1104支实践团队,6000余名学生奔赴祖国各地,深入基层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我,以实际行动展现我校青年学子的良好风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学校特开设【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专栏,用影像和文字材料展现报道辽工程青年学子的青春实践,履行青年学子的使命担当。
近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云滇之上,南风化雨”志愿服务队,作为我校入选团中央“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队,跨越山海,奔赴云南省祥云县,为当地留守儿童开启了一段别开生面的“七彩假期”。这支由矿业学院团委精心组建的队伍,汇聚了来自8所高校、8个专业的12名青年志愿者(其中辽工程矿业学院4人),以“团建引领志愿服务”为鲜明旗帜,运用专业所长,精准设计“六大专题”服务,在彩云之南的土地上,用心用情呵护孩子成长,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

特色课堂:点燃探索火种,照亮成长之路
在王德三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沃土上,志愿者们精心打造“红色精神宣讲+文创制作+沉浸式观影”的特色课堂。四场主题课程,浸润着150余名孩子的心灵。当《志愿军:存亡之战》的画面展开,革命先辈的无畏与坚毅深深震撼着孩子们;当五彩丝线在他们稚嫩的手中缠绕成鲜艳的五星红旗,那份对国旗的崇敬与对祖国的热爱,便在一针一线中悄然生根。红色基因,在互动与感悟中薪火相传。



围绕“用爱滋养心灵,让每个孩子向阳而生”,志愿者们构建起“心理健康档案+亲情热线+团体辅导”的温暖守护网。100人次的心理干预,如同细雨滋润心田。课堂上,孩子们在志愿者引导下学习做情绪的主人,勇敢分享面对挫折的感受;亲情书信活动中,那些羞于对家人开口的心里话,化作笔尖流淌的温暖文字,让爱在字里行间传递,也教会孩子们勇敢表达爱。心与心的距离,在真诚交流中拉近。




学海扬帆,筑梦启航。“1对1诊断+小组互助”的学业提升模式,7门跨学科融合课程,为孩子们的学习注入新动力。知识在游戏中变得鲜活,互动环节点燃了对数学逻辑的好奇;英语课堂上,“单词对对碰”让记忆充满趣味,“句子补充”鼓励大胆开口,语感与自信在轻松氛围中悄然提升,知识的小船正扬起风帆。




在“安全守护入门——读懂身边的‘隐形防线’”课程中,志愿者们以“情景剧+动画+实操演练”的创新形式,为孩子们筑起安全屏障。结合云南特色,志愿者们生动讲解野生菌识别要点,教会孩子们辨别危险;垃圾分类知识引导他们化身环保小卫士;饮料危害科普则让孩子们认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安全意识的种子,在寓教于乐中深深埋下。



在“点亮好奇心——跟着动画学科技,原来科学这么酷!”科技启蒙课程中,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人工智能前沿知识通过生动案例激发孩子们对未来的无限遐想;桥梁建造课上,孩子们化身“小小工程师”,在协作搭建中认知结构奥秘,动手能力与团队精神同步提升;“火山喷发”“彩虹牛奶”等神奇小实验,让抽象的科学原理变得直观可感,探索的热情在一次次惊叹中被点燃。
短短十五天,志愿者们用理解、陪伴与包容的沃土,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愿每一颗被温柔看见、深刻理解的童心,都能带着丰盈健康的力量,无畏地奔向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携手同行:汇聚青春合力,丰富七彩假期
为给孩子们带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体验,“云滇之上,南风化雨”团队积极联动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阳光“童”行志愿服务队、云南师范大学实践团等兄弟高校共同组织开展趣味运动会、祥云土锅、漆扇、扎染等多项活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七彩假期”的内容,更为不同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乡村、奉献爱心搭建合作纽带。


在“辽工程&昆医”联办的趣味运动会上,每一位站上起跑线的孩子,都是勇士;每一位为同伴呐喊助威的孩子,都是最好的队友;即使偶尔跌倒也能立刻爬起的孩子,更是我们每一位志愿者心中的冠军。成绩和名次固然是对拼搏的肯定,但比奖状更珍贵的,是孩子们在过程中展现出的不怕困难、勇于尝试、乐于合作、尊重对手的宝贵品质。这些闪光点,让我们所有实践团队的成员都深感敬佩和欣慰。




此外,志愿者们携手当地非遗大师,创新“理论讲解+实践体验”模式,扎染、剪纸、土锅制作等多样课程精彩纷呈,诞生了200余件充满童趣的手工艺作品。祥云土锅的历史奥秘在传承人的讲述中揭开,孩子们手中的陶泥逐渐塑形,传统手艺的温度触手可及;走进剪纸的奇妙世界,剪刀在彩纸间飞舞,一个个喜爱的图案跃然纸上,传统艺术的乐趣浸润心田。古老技艺的种子,在童心的浇灌下萌发新芽。




扎根云滇:播撒合作种子,共育未来希望
8月1日是一个意义深远的时刻。辽工程矿业学院团委与祥云县团委、雲川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同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大学生实践基地”揭牌。在挂牌仪式上,李钰鑫同学代表团队介绍了学校特色、实践目标与初步感悟,展望了未来合作的蓝图。这块沉甸甸的牌匾,标志着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团委在云南大理地区的首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正式落成,也拉开了校地深度协同、共育时代新人的崭新序幕。这不仅是此次实践的重要成果,更是未来持续服务、助力乡村的长效支点。雲川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阮玉云表示:“在未来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将继续发挥服务青年、引领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为校地社会实践搭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桥梁,让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为推动祥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此次跨越山海的支教之旅,是辽工程青年学子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写照。展望未来,团队将着力深化校地合作,拓展服务半径;凝练实践成果,打造可推广的“云滇模式”;同时,大力弘扬志愿精神,感召更多青年才俊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让青春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