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青春校园 - 正文

建筑与交通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专栏(七)| 重温红色经典,传承红色精神

责任编辑:王泓懿作者:发布时间:2021-09-23点击次数:

百年党史红色接力,追忆初心精神传承。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建筑与交通学院18级“瑾曦小队”于2021年7月20日,前往阜新万人坑遗址进行实地参观,开展以“重温红色经典,传承红色精神”为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党史学习活动,感受矿山工人坚韧不拔、反抗压迫的优秀品质,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

阜新煤矿是我国大型煤矿之一。1936年10月1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掠夺中国煤炭资源,伪“满洲炭矿株式会社”成立了“阜新矿业所”,开始全面掠夺阜新的煤炭,采取高压政策,进行“人肉开采”,随意打骂、虐杀中国矿工,加上极其恶劣的卫生条件,瘟疫流行,致使上万矿工未老先衰,英年早逝。阜新万人坑遗址是日本侵略者残杀中国人民所犯滔天罪行的见证,是中国人民惨遭荼毒的缩影,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期间屠杀、残害中国人民留下的历史遗迹。

小队成员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来到阜新万人坑遗址。

首先进入的是万人坑遗址陈列馆。陈列馆主题为《掠杀·抗争》,分为序厅、第1展厅-侵占东北掠夺资源、第2展厅-血腥开采惨绝人寰、第3展厅-浴血抗暴气贯长虹、第4展厅-以史为鉴圆梦中华及尾厅。小队成员们看着馆内展出的历史照片、雕塑、油画以及复原场景,“日本侵略者疯狂进行‘人肉开采’导致大量劳工死亡”的历史场景仿佛就浮现在眼前,馆内的一切无一不是日本侵略者滔天罪行的铁证,无一不揭露着日本侵略者惨绝人寰的暴行。小队成员怀着悲愤的心情观看了利用声光电与多媒体半景画《突围暴动》立体展示的劳工入井挖煤,饱受欺辱和他们秘密策划暴动的苦难生活画面,他们从中感受到了阜新煤矿工人的悲愤与心酸,感受到了煤矿工人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在参观完万人坑遗址陈列馆后,小队各成员感触颇深,纷纷在“我想对党说句话”处写下留言。其中李建国同学写道:“历史就是历史,侵略就是侵略,杀人就是杀人。”小队成员们表示,日军暴行罄竹难书,身为中国人不能忘记,也不敢忘记;他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更要牢记这些历史,同时还要有理想,要受得住挫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潜能,才能更好地为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接着小队成员来到了“死难矿工遗骨馆”和“抗暴青工遗骨馆”。

“死难矿工遗骨馆”主要纪念受虐待、压迫而亡的苦难矿工,日本侵略者为了掠夺中国煤炭资源,实行“人肉开采”政策,对矿工进行敲骨吸髓的剥削,吞噬了无数矿工的生命。

而在“抗暴青工遗骨馆”纪念的则是发动震惊伪满当局的“新邱下菜园子暴动”而被日本侵略者残害致死的英勇工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侵略者残酷压迫下,“特殊工人”在秘密组建的中共特别支部领导下,争人权、反虐待、制造事故、破坏生产,和日本侵略者斗争,誓死捍卫家园。暴动虽然失败了,但这是对日本侵略者的一次沉重打击,对生活在铁蹄下的阜新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小队成员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们表示不敢想象死难矿工受到了怎样非人般的残酷折磨;很难想象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何等深重的苦难中;很难体会到那一代中国人在几乎看不到一点光明前景的艰难岁月里,是怎样为祖国的悲惨命运承受着巨大的痛苦煎熬。小队成员还体会到了矿工们反抗侵略的英雄气概和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革命情操。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党史学习活动虽然结束,但抗战时期矿工前辈们宁死不屈、英勇抵抗的精神将永存于“瑾曦小队”每位成员心中。此次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小队成员的爱国主义情怀,小队成员更加坚定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信念,他们将居安思危,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努力提升自己,不断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奋发成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添砖加瓦,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续写中华民族新的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