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青春校园 - 正文

建筑与交通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专栏(十三)|绿色之风,自强先行

责任编辑:王泓懿作者:发布时间:2021-09-23点击次数:

构建文明风景线,争当环保主人翁。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号召,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建筑与交通学院19级“绿色先锋”小队分别在大连、辽阳两地开展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题的环保实践活动,旨在推进绿色发展,树立绿色环保观念,宣扬环保精神,将生态文明理念引入生活,创造绿色和谐的生态文明氛围。

7月20日上午十点,小队成员分别到达社区、街道、小学进行环保知识宣传,她们向居民普及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相关知识,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一些日常生活的陋习对环境和自身健康所带来的危害,倡议每个人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低碳出行,引导群众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小队成员以环保知识有奖竞答的方式将环保理念传达给他们,积极引导大家学习环保知识,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环保小知识、小技巧等,认识破坏家乡环境所带来的危害,提升小朋友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懂得环保不仅是口号,更应该从点滴小事做起,号召孩子们注重环保生活,创造卫生、整洁、干净的生活环境。

小队成员在宣传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快捷的表述方式,将各种卫生死角、环境破坏现状通过图片、视频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使居民群众充分地认识到家乡环境的恶劣性,意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科学引导居民群众加强环保意识。

队员们还对大连市街道、社区、商业区的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了实际调研。团队成员发现多数人不能做到及时将垃圾投入指定的垃圾箱内,而相对较小的街道的环境状况更令人担忧,清洁设备不完善,人们乱扔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

调研结果显示,回答“为何没有先将垃圾进行分类后丢弃”的问题时,16.7%居民表示不清楚四种垃圾的具体分类标准,有些垃圾不知道归属于何种类型的垃圾;18.6%居民表示思想上不太重视垃圾分类,不明白垃圾分类的意义,认为分与不分没有区别; 30.1%居民表示垃圾分类太繁琐,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好垃圾分类,大多数时候随便分一下,不会认真分类;13.5%居民表示家里没有设置垃圾分类桶,没有动力进行垃圾分类。由此可见,部分居民没有按照垃圾分类标准进行垃圾分类主要原因是思想上不够重视,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强烈,能真正爱护环境又能了解物品回收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调研结束之后,队员们针对调研时所发现的问题,收集资料制作了一份环保宣传单,并在社区街道进行派发,期望能够对提升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起到推动作用,帮助居民认识到垃圾合理分类的意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营造“关心环境、关注环境、关爱环境”的环保氛围。

此外,成员还积极投入到城市环保的项目中,进行绿色行动,为城市的环保工作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在绿色行动中,小队成员感受到了环保人员工作的艰辛以及环保工作的刻不容缓。小队成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小队成员表示,今后他们也会时刻牢记环境保护,将绿色行动牢记心中,融入生活。

通过此次环保宣传活动,小队成员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环保意识,学习和掌握了环保知识和技巧,还积极引导人们认识家乡环境现状,增强人民群众的环保理念,调动了居民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倡导居民从点滴做起,争当绿色发展的实践者、践行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新需要,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绿色先锋”小队将牢记绿色环保观念和宣扬环保精神,“志”之所向,“愿”之所在。小队成员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成为保护环境的主力军是他们的使命和担当,他们将勇担责任,为我们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注入青春力量,在社会实践奉献中实现自己的青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