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绘学科,宋伟东教授已经小有名气。在学术上他刻苦钻研、成果喜人;在育人上他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在同志们心中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领导者;在学生心中他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良师益友。如今,他已经是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学科“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测量工程系系主任。他还兼任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学会委员,辽宁省勘察测量协会副理事长,辽宁省测绘学会理事。宋伟东,1986年7月毕业于阜新矿业学院(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山测量专业,留校参加工作,1990年获得工学硕士学位,1997年晋升副教授,2001年破格晋升教授职称,2005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参加工作以来,宋伟东始终工作在测绘学科教学、科研第一线,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应用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讲课10余门,指导硕士研究生27人,已经毕业12人。教学中他大胆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测绘科技新技术和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中去,教学效果好,深受同学们的欢迎,近年来三次荣获学校“优秀教师”称号。
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他以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始终瞄准测绘领域新技术的前沿,刻苦钻研,努力拼搏,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在数字测图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遥感影像应用领域都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他主持参与了《胶州市航测数字化成图及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等横向科研项目9项,主持参加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基金《稀少控制点下的遥感影像高精度纠正模型研究》等纵向科研项目7项。他本人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多次获奖,《工程测量可靠性分析与应用》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面向GIS的矿图绘制与管理系统》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系统》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荣获2003年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辽河洪水灾害监测与损失评估研究》获2004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近5年来,他撰写论文近20余篇,分别在国际会议和国内著名期刊上发表,其中3篇被EI收录,出版《数字测图原理与应用》(教育科学出版社)等专著3部。
宋伟东教授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在数字测图、专题地理信息开发等方面形成了较为成型的应用软件系统,于1997年推出了地形图数字化软件 MD1.0,目前已在国内多家测绘单位应用,测量工程系采用该软件几年来承揽的地图数字化项目累计经费250余万元。1999年他主持开发的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在山东胶州、神东煤炭公司、阜新市规划院、本溪钢铁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采用。2003年他主持开发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库系统,先后在阜新和山东胶州投入应用,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宋伟东教授在教学科研上取得的突出成绩,2003年他荣获了辽宁省第四届青年科技奖,2004年度被评为辽宁省第三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选。
2003年,宋伟东任测量工程系主任,他团结带领全系教职员工,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测量系在教学、科研、研究生教育等各项工作均在学校各项评比中名列前茅。2003年,测量工程系的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实验室荣获“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称号,并聘请王家耀院士为测量工程系兼职教授,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在校内率先设立基础测绘开放基金,吸引国内外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青年学者来本实验室申请项目。在2004年9月召开的国际矿山测量协会第十二届国际大会的筹备和召开过程中,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量工程系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他作为大会的责任秘书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会议最后取得了圆满成功,极大的促进了我校学科建设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学校以及测绘学科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量工程系拥有着一支团结、进取、求实的教师队伍,伴随着新世纪到来,测量系已走过了五十多年的风雨路程,目睹了新中国早期测量工作曲折发展的艰辛历程,也见证了新时期、新技术给当前的测量行业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发展的五十多年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量工程系和我们伟大祖国一起成长,始终秉承着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测量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许许多多的测量人胸怀测遍祖国千里疆,量遍祖国万顷藏的情怀积极奋战在全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第一线。一代又一代的学科带头人为了测量系的发展,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年轻的宋伟东教授也正在用自己的激情和活力,推动着本系的繁荣和发展,为把辽宁工大测量系推向国际学术界的前沿、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测绘高级专门人才而努力奋斗着。相信测量系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测量系的桃李定会遍布天下。今天的测量人将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向着国家级重点学科的目标策马扬鞭、全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