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大人物 - 工大英才 - 正文

跨校区交流学院辅导员报道——杨洋

责任编辑:组织人事部作者:孙海瑞发布时间:2015-09-06点击次数:

杨洋,2006年7月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由于对学生工作的热爱,留校成为一名辅导员并始终坚持第一线从事学生工作。先后担任了机械学院2006级、2010级和2014级年级主任,2007年11月任机械学院团委书记至今。 在学生工作岗位,他兢兢业业,严于律己,严谨求实,坚持本着“夯实工作基础,营造育人环境,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理念,结合专业特点和自身优势,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他曾经指导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省级科技学术竞赛,团委荣获“阜新市红旗团委”、“校红旗团委”,社会实践团队多次获辽宁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成果奖、校科技学术竞赛优秀组织奖、校优秀学生会、十佳社团。在担任机电10-2班班导师期间,在他的鼓舞下学生宋小龙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个人曾被评为“阜新市优秀团干部”、“校优秀团干部”、“校优秀教师”、“校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优秀辅导员”等。 2014年8月底,接到学院领导的通知,机械学院2014级新生将要到葫芦岛校区进行为期一年的跨校区交流学习。当时他没考虑刚刚出生8个月的孩子,只把工作和领导交给的任务放在了第一位。2014年9月初来到了葫芦岛校区准备机械学院2014级836名新生的到来。作为2014级年级主任,他想的是如何把这次跨校区交流学习的任务圆满完成。 一、把握新生特点和思想轨迹,建立多角度全方位的制度和活动形式,促进学风建设。 2014级新生入学后,他通过走访寝室,了解新生思想动态,总结出大一新生的特点是有“三性”(盲目性、服从性、可塑性)和“三差”(自我管理差、适应能力差、自学性差)。针对这一阶段的特点,他把工作重心放在新生适应能力、时间管理、学习指导和创新素质培养,并建立多角度全方位的制度和活动形式,促进新生学风建设。1、建立辅导员和辅导员助理的课堂听课制度,了解学生课堂情况,并及时与任课教师取得强沟通。2、通过建立听课制度发现课堂存在“低头族”现象。在2014级学生中作为试点开展了手机挂袋活动,上课前按照序号将手机放到挂袋中,减少干扰因素。3、课后开展“回归晚自习”活动。确定固定时段、固定教室、固定群体,班导师和辅导员深入学生自习室进行检查。4、紧跟时代步伐,用“互联网+”思维助力学风建设,开展“慕课”(MOOCS)活动。学生把学习技巧、解题方法和思路,将录制视频的形式上传到学院网站,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随时随地来解决问题。5、以考风促学风,在考试前期,27个班级要做到三项加强考风的工作:召开以诚信考试为主题的班会、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考场黑板悬挂“诚信考试光荣 考试作弊可耻”字样的警示标语条幅。 二、创新工作思路,打造工作品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他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构建分层次、分类别指导和引导,架起了一座“心桥”,使思想教育工作顺利“抵达”学生的头脑和心灵。做为2014级新生辅导员,他针对大一新生的“三性”和“三差”的特点,以第二课堂活动抓手,以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1、开展“寻找我身边的好人好事”活动,挖掘志愿服务、科技创新、诚实守信等方面突出的典型,讲述他们的优秀事迹。2、组建学风宣讲团,将成绩排在年级前十名的学生组成学风宣讲团队,把自己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以报告的形式讲述给全体学生听。3、提高学习英语兴趣,努力通过“四级”,开展英语晨读、英语故事竞赛等活动,营造了学习英语的氛围。4、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邀请葫芦岛市知名国学大师开展工大讲堂活动,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三、用爱诠释,心灵守望,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什么样的辅导员带出什么样的学生”,他一直把这句话作为自己工作的动力和座右铭。他一直把关心特困生、后进生、心理问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作为工作的重点,并给他们定位为“发展学生”,在苦口婆心的教育,耐心细致的工作,让一个个“发展学生”跨越生命的鸿沟,从坠落的边缘拉回来,完成思想上的洗礼。他建立了“发展学生谈话制度”、“发展学生激励制度”、“发展学生家长联系制度”等,鼓励经济困难学生自强不息,刻苦学习;督促学业有困难的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打开学生心理心结,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四、利用网络建立高年级学生和跨校区交流学生联系的桥梁。 新生入学后学生干部队伍不健全,缺少高年级学生向低年级宣传学院优势与特色,缺少榜样、学习和工作的带头作用。因此,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一方面,通过QQ群、微博、微信等方式搭建新老生学习和工作的沟通渠道。另一方面,由于新生对大学学习、生活等不适应时常会有抱怨、不满的情绪,通过组建网络信息部随时关注新生网络动态,正确引导学生网络舆论,达到创新学生教育管理的目的。 一年的跨校区交流工作已经结束,他特别怀念这段难忘的时光,感谢学校给他这次挑战的机会、克服困难、服务学生。他将继续按照“大气、大爱、责任、创新、包容”的高尚品格去锤炼自己,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