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入选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朱志浩
朱志洁(1986.10-),辽宁调兵山人,2015年9月参加工作。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访问学者。入选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层次、全国煤矿支护先进个人。中国绿色矿山青年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学会会员、中国岩石力学工程学会会员、《Engineering Computations》等SCI期刊审稿专家。
大学时代—团结同学 勇于进取
2006年9月,朱志洁刚刚步入大学,在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下,他被选为班级的学习委员。在同学们看来朱志洁是一个热情、乐于助人的人。作为班级的学习委员,他认为自己有义务带动和指导同学完成各个科目的学习任务。刚开始他每天晚上6:30都会组织同学新华楼去上晚自习,同学有题目不会做,他都会主动给大家讲解。后来,大家逐渐都加都养成了上晚自习的好习惯,有问题大家相互探讨,班级的学习氛围特别浓郁。朱志洁和他宿舍的其他3位同学在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他的宿舍被评为校先进宿舍。矿物06-5班是专业6个班级中学习成绩最好的,也是学生党员人数最多的,班级多次获得校优良学风班、校先进班集体等荣誉称号。
朱志洁也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在大家看来,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英语都不是很好,朱志洁也不例外。为了能顺利通过英语四级和六级,他每天6:30准时起床,来到学校的英语角和大家说英语课文。每天晚上都会学习到很晚,回到宿舍的时候大家都已经睡了。经过一年的努力,他接连通过了英语四级和六级。他认为只要肯去努力,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他常常说:“我不聪明,但是我会很勤奋,青春易逝,把握当下。” 大学期间,他获得“校优秀毕业生党员”、“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团员”、“校优秀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并多次获得奖学金。
研究生阶段—热爱学术 刻苦专研
2010年朱志洁被保送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读研期间,主要从事采矿工程数值模拟相关工作。起初阶段,他对导师张宏伟教授给他设定这个研究方向充满了好奇心,感觉数值模拟是一种很先进的技术。随着对数值模拟软件的进一步接触,带来的是迷茫,不知道如何划分网格、如何提取数据…… 一系列的问题让他不知所措。面对困难和挑战,他没有退缩。没有任何基础的他,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就是泡在实验室,浏览数值模拟论坛、阅读相关书籍。那时候他,早上去实验室是最早的,晚上回去的是最晚的,他回去的时候路灯已经熄灭了。经过不懈的努力,朱志洁能够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分析和解决煤矿开采中的难题。硕士期间获得“校优秀研究生干部”、“校优秀三好研究生”等荣誉称号。
2012年朱志洁被保送我校攻读采矿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他认为:博士生应该爱学问、做学问、有学问;爱学问要善于思考,做学问要老老实实,有学问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有品位、有学术潜能和认真的学术态度。他热爱学术,勤于思考,积极参与学术交流。2013年10月,他参加了全国博士学术论坛—厚煤层科学开采技术及装备,并在会上作了题为“一种新型的导水裂隙高度预测SVM模型”学术报告;2014年4月,他参加了全国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科技创新成果论坛会;2014年7月,他赴美参加了第33届国际岩层控制大会。他会珍惜每一次学术交流的机会,学术交流让他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博士期间主持完成了两项校研究生科研项目,参与了3项国家级课题及4项校企合作课题。在《煤炭学报》等刊物发表或待刊学术论文9篇, EI检索2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获得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术之星”荣誉称号。
教师生涯—深入一线 探索前沿
2015年9月,朱志洁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采矿工程相关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采矿工程相关的科学研究离不开煤矿井下生产一线和实验室。虽然井下条件非常恶劣,煤尘大、温度高、空气潮湿,但他不畏艰苦,常常和工人师傅一起工作八个小时,在井下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他每年至少有4个月的时间是在煤矿度过的,他去过全国11个矿区的20余个煤矿。他以我国煤炭开采中频繁发生的动力灾害为研究背景,进行了大量科学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构造应力场作用下覆岩结构演化与冲击地压机理研究(51704148)”和“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煤矿深部开采覆岩结构孕灾机理及动态调控技术研究”等省部级项目3项和4项企业委托课题。课题相关研究成果得到了同行和煤炭企业的一致认可,为煤矿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提高了煤矿的经济效益。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经过长期的理论积累和现场实践,他就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方面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提出了构造应力和覆岩结构演化协同作用诱发冲击地压冲击的机制,发明了坚硬顶板工作面矿压显现分级方法,建立了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矿井动力灾害预测模型。研究成果对矿井动力灾害的预测和巷道、采场围岩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撰写了2部专著,授权了5项发明专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SCI、E收录8篇。其中,2篇论文分别获得 “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煤炭学报》年度影响力优秀学术论文。
2015年9月参加工作,2017年7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8年12月晋升副教授、2019年1月入选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9年4月获得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留学基金资助。在别人看来,他科研成果丰硕。但他认为这不能代表什么,前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科学问题需要去攻克。今年,他将以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的身份赴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在那里与Jan Nemcik 教授合作将开发数值模拟软件对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他将秉承“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贤”的太阳石精神,在科研的道路上继续勇往直前。
他在辽工大已经走过了13个春秋,回首13年来他从懵懂的大一新生成为一名大学老师,他的成长离不开母校的培养、也离不开团队的支持。他在辽宁工大学习了9年,母校教会了他如何做学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地质动力区划团队9年,团队教会了他合作进取攀登学术的山峰。学校和团队是他的前进的动力与基石,让他超越自我勇往直前。
书山有路,脚踏实地尽展书生意气,学海无涯,勤奋求实方可挥斥方遒。在未来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他有不断超越自我的决心与毅力。不忘初心,他一直坚信付出必有收获;砥砺前行,他准备好面对机遇与挑战。以每一天为新的起点,他一直在路上。态度决定一切,他相信有志者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