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学获奖、成果推广应用
(1)辽宁省教学名师(辽教办[2019]68号):排名1,2019年。
推广应用范围:曾繁慧同志获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教学名师奖、大学生良师益友、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先进典范等,教学教改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在实际教学及科研工作中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2)一流本科课程(教高厅函[2019]44号):曾繁慧同志主持“数值分析”被省教育厅向教育部推荐2019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排名1,2019年。
2020年疫情期间,曾繁慧同志主持省精品课《数值分析》Mooc被推荐到学习强国国家平台,并于学堂在线平台面向全国高校开放.同期,B站播放2万多.
推广应用范围:经过多年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改革,省级精品课“数值分析”金课建设、“数学建模”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3)省教学成果奖(辽教发[2009]46号):以《软计算方法》课程为平台的研究性教学实践,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2,2009年。
2020年曾繁慧同志主持“基于多元化智慧教学的数学建模系列课程金课建设与实践研究”被学校推荐全国煤炭行业优秀教学成果奖。
推广应用范围:从2002年以来,开始探索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侧重培养学生具有“学术研究能力、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撰写学术论文能力”的三大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目前,该项工作已经取得成效,本科及研究生发表论文数百篇、参与科研数十项、数学建模竞赛成绩斐然,多年教改凝练成多项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4)省级精品课程(辽教发[2010]19号):曾繁慧同志主持《数值分析》,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排名1,2010年。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省级精品课(辽教发[2005]154号),排名7,2005年。
推广应用范围:全校理工本科及研究生。将学生领悟数学的创新本质与创新过程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探究性学习,改革教学方法,形成新的教学观念,使学生真正的“学懂、会用、创新”,教学成果具有辐射推广作用。
一系列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及金课的建设,使更多的学生们受益,得到师生的好评。《数值分析》Mooc在超星泛雅平台列为精品课程放在学校主页,2019年于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正式上线,目前选课3800余人。
(5)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辽教发[2013]35 号):《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排名7,2013年。
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数值分析》被推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推广应用范围:作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从2014年秋至今,在学校本科生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将该课程的在线开放资源作为老师和学生进行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同时,该课程还被省内高校大连大学、沈阳工业大学、辽宁何氏医学院的学生作为公共基础课选修学习。众多社会和企业大数据分析研究工作者都利用此平台为进行基础理论夯实,然后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应用分析。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有利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全面掌握知识的能力。该在线学习课程受到本校师生、省内高校师生和社学学者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6)省教改项目(项目编号:UPRP20140463):依托数学建模系列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实施途径研究与实践,辽宁省教育厅,排名1,2014-2016年。
推广应用范围:确定了使学生“了解数学方法的工程实践背景,掌握应用数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领悟数学理论与方法的创新研究本质”的教学培养目标。
项目实施期间,完成多项学校质量工程项目,历年《数值分析》、《数学建模》等课程均获学校优秀教与学模式改革、课程建设项目。借助学堂在线、超星泛雅教学平台,建设了多门课程平台,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兴趣均有很大提高,更加有利于研究性教学的实施,学生写作与发表论文、数学建模竞赛及各项获奖,所有学生均受益。
(7)省级教学团队(辽教发[2009]67号):工科数学系列课程省级教学团队,排名5,2009年。
推广应用范围:工科数学省级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8)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蓝桥杯软件大赛获奖
推广应用范围:始于数学类专业,通过数学建模类课程推广应用于学校各专业及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生各项竞赛每年均获得出色成绩。
六、科研工作情况
曾繁慧同志是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数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因素空间的数据挖掘理论与知识表示技术研究、模糊结构元理论与应用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及参与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省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等等。
(1)在模糊结构元理论这个研究方向于“模糊系统与数学”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完成1项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1项教育部高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
(2)在因素空间理论与应用这个研究方向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基金,主持1项辽宁省教育厅项目。
目前主持1项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经费项目:基于因素空间理论的分类算法与知识表达研究(项目编号:LJ2019JL019)。
2017-2018年参与1项中国工程院重点项目“保障中国钢铁业安全的稀缺炼焦煤产业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7-XZ-23),承担数据分析、建模,以及政策分析研究,排名4。
2016-2019年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超临界CO2多脉冲气爆低渗透抽采瓦斯增产机理研究(项目编号:51574137),承担数值计算与仿真研究,排名11。
2014年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因素空间理论及其在智能数据库中的应用(项目编号:61350003),承担因素空间理论—背景基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0年参与1项教育部高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随机运筹学模型中模糊信息嵌入的数学理论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02121110002),承担模糊排队论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排名3。
2010年参与完成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50874057),承担数值计算与模拟仿真研究,排名6。
2009年参与获得1项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2。
2008年参与完成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离散时间系统Δ调制理论及其应用研究(项目编号:60674113),承担模型分析与计算研究,排名6。
2005至2010年参与完成4项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成果鉴定、2项阜新市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励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