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工大 - 正文

汇聚高端人才 打造一流师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人才工作侧记

责任编辑:宣传部作者:发布时间:2019-04-26点击次数:

  “辽西北地区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常年干旱少雨,土地相对贫瘠且沙漠化较为严重。因此,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遥感技术的集成,大力开展精细农业很有意义。”日前,记者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看到遥感科学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海归博士、博士生导师李玉教授正在和他的博士研究生研讨新科研项目“基于无人机高光谱影像的精准农业项目”。

  作为一所具有近70 年历史的国家重点大学,由于行业和地域的局限,辽宁工大一度人才流失严重。截至2009 年,该校1500 余名专任教师中,博士人数仅100名左右。人才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为打造一流师资,学校确定了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两手抓的人才引进方针。2009年8月,学校出台了《引进人才暂行办法》,明确了学校所需各层次人才的界定原则和相应待遇。每年投入大量经费,采取为引进人才提供免费住房、科研启动经费及解决家属工作等优惠政策吸聚人才。学校专门成立人才工作办公室,不但在兑现人才待遇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也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贴身”服务、“私人定制”服务,使他们遇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

  李玉教授就是被辽宁工大引才政策吸引来的。1984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技术物理系的李玉,在国内读完博士后,又到国外深造。2010 年获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遥感科学博士学位。当年8 月,与辽宁工大签约。

  回忆起当初签约的情景,李玉说:“辽宁工大是第一所回复我求职简历并邀请我到校面谈的高校。既提供免费住房,又提供科研启动经费,还协助解决家属工作,我很满意。”入职后,李玉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成果丰硕。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李玉成立了遥感科学与应用研究所,从事遥感数据解译的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近年来,他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 余项,发表SCI、EI、B1 (特级)期刊论文百余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 余人,申请/获批发明专利10余项。在做好个人教学、科研的同时,他更加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团队的青年教师先后获批辽宁省百千万人才、辽宁省创新人才、校优秀教师提升计划杰出人才等,并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刚性引才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辽宁工大还积极探索柔性引才,逐渐摸索出一套合理使用国外兼聘人才的办法。这套办法的核心就是目标管理,在同国外人才签订合同时,明确约定工作任务和目标、考核方式及考核时间。在柔性引才政策的引领下,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教授高扬,牛津大学教授由衷,南非比陀利亚大学教授、长江学者夏晓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教授操龙兵,著名数学家汪培庄等一批国际知名学者先后受聘于该校,为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使引进的优秀人才快速成长起来,2013年,辽宁工大出台了优秀青年教师提升计划。该计划以滚动培养的方式对优秀青年教师进行提升培养,“提升计划”为优秀青年教师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和努力的方向,目前已有30多名优秀青年教师得到资助,现已成为本学科的学术骨干。

  2018 年,学校进一步修订“提升计划”,并启动了第三批人选遴选工作。本次“提升计划”遴选以取得“杰青”“优青”等标志性学术成就为目标,以个人资助和团队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大幅提高资助力度和个人待遇,努力打造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2010年以来,辽宁工大共引进博士学位教师248人,其中海归博士、博士后30余人。引进人才提升了学校的师资整体水平,促进了学科快速发展,为加快“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10年来,引进博士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53项,获省部级科研项目151项,1 人被确定为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被评为辽宁省特聘教授、19人被确定为辽宁省百千万工程人选。2017年,学校又全职引进1名长江学者奖励支持计划人选,实现了人才引进工作的重要突破。

辽宁工大党委书记 说:“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包括人才强校战略在内的五大发展战略。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兴校必先强师的理念,以全球视野和开放胸怀广纳人才,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全力打造一支与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相适应的师资队伍。”

                    ——来源:2019-4-23《阜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