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工大 - 正文

海棠山下未了情

责任编辑:宣传部作者:发布时间:2019-05-10点击次数:

22年前,他们是一群意气风发的大学生,心怀美好的心愿每月从自己的生活费中省下点滴资助海棠山下的一名贫困学子;22年后,他们成为事业有成的社会中坚力量,重回母校再相聚,而且依然惦念着曾经帮助过的学子——

53日,五一假期的休息日。

王秀丽几乎一夜未睡,早早起来梳洗一番,心情还是未能平静,因为今天对她来说,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很快,她就能见到20年来心中一直期待相见的一群人。

故事,还要从22年前的海棠山下的校园说起。

A她没有做梦:幸福却来得突然

王秀丽的老家在阜蒙县大板镇大板村,这里地处风景秀丽的海棠山下。但儿时的记忆对王秀丽来讲,更多的是生活的困苦和艰辛。7岁时,母亲因病生活不能自理,家里还有5个哥姐,家庭的重担全落在父亲的肩头,这一大家子人的生计可想而知。

王秀丽从小学习刻苦,成绩优秀,懂事的她知道,唯有好好学习才能给困难中的家带来安慰和期盼。所以,几次面临辍学的她硬是咬牙挺了下来。

1997年的5月,海棠山山花烂漫。这一年,17岁的王秀丽在大板镇中学读初三。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正在操场上背外语单词的王秀丽看到一群骑着自行车的大哥哥大姐姐来到了校园。很快,她被班主任老师叫到身旁。

秀丽啊!你昨天是不是做啥好梦了?老师笑吟吟地问她。一头雾水的王秀丽摇了摇头。

咱们学校来了一群大学生,他们准备资助一名品学兼优的孩子,校领导和老师们都推荐了你!

那时真的觉得幸福来得太突然了!”22年后,王秀丽向记者回忆当时的情景时,眼里依然有激动的泪光闪过。初三面临着中考,当时我的想法是能把初中读下来就不错了,哪有条件再继续上学啊,但就在那个人生的路口,一道亮光出现了,心里的激动真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王秀丽说道。

B美好的心愿:做点实在的事情

带给王秀丽的人生一道亮光的是来自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学院机械设计及制造95-2班的同学们。

时间证明,这道光不仅照亮了王秀丽的求学路,还照亮了她的人生。

原来,这一天,辽宁工大机械学院机械设计及制造95-2班的同学们骑着自行车开展校外实践活动,他们此行还有一个美好的心愿——到农村学校找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资助其上学,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当来到风景秀丽的海棠山脚下,看到五星红旗飘扬的校园便进去说明了来意。就这样,一段小善汇就大爱的故事就此开始。

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们约定,全班31名同学每人每月拿出一元钱资助王秀丽。此后,王秀丽每月都会定时收到他们送来的助学款。19979月,王秀丽考上了辽宁蒙古族师范学校,大哥哥大姐姐们的资助也一直没有间断,每月总有同学代表全班将助学款送到王秀丽手中,期间总会夹带一封全班同学写给秀丽的励志信,鼓励她要不畏困难,笑对生活。

那时因为母亲病情严重,经常有辍学的念头,每当感觉自己快挺不住的时候,大哥哥大姐姐的助学款和励志信就像及时雨给我带来力量和信心!忆起当年的点滴,王秀丽说,正是他们的资助和鼓励,给了她不向命运低头的勇气,让她顺利读完学业,直至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C 20年后再寻找:只因挂念你

时光如驹。今年是机械学院机械设计及制造95-2班的同学们毕业20年。当年意气风发的学子们从天南海北到阜新求学,毕业后奔赴祖国各地的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事业有成,大家约定:五一重回母校相聚。而这次相聚,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一个人:王秀丽,当年资助的那个小妹妹现在怎么样了?过得好不好?

当年95-2班的班主任徐萃萍老师在得知同学们的心愿后,立即联系学校传媒与艺术学院刘志武院长,希望帮助寻找王秀丽。原来,刘院长22年前从事记者职业时对此事进行过报道。51日晚上,接到任务的他立即多方联系查找,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终于与王秀丽取得了联系。当年的小姑娘现在已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阜蒙县富荣镇蒙古族学校担任六年级班主任。

95-2班的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激动,王秀丽心情更是不能平静。大家约定53日相聚海棠山下。

D 20年后再相聚:海棠山见证爱的传承

5月的海棠山山花飘香,满目葱郁。

当载着95-2班老师和同学们的大巴车停在山脚下时,早已等候多时的王秀丽跑到车前,与下车的哥哥姐姐一个个握手、拥抱,此时的每个人都是眼中有泪。昨天回忆了一天,你们的样子都没有变!王秀丽激动地说道。同学们和王秀丽围在一起,一起回忆往昔,询问她的工作和生活,温馨的画面感染了现场的每个人。

王秀丽给大哥哥大姐姐们特意制作了一面锦旗,这面锦旗其实早在20年前就在心里做好了,正是有了你们的帮助,才有了今天阳光、自信的我,你们给我的爱早已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我会把这份爱传递下去,把同样的爱带给我的学生。王秀丽说,当年一封封隽秀漂亮的来信除了带给她鼓励和信心,也为她日后写一手好字树立了榜样。参加工作后,王秀丽的书法作品多次获奖。

这正是我们当初帮助秀丽的初衷,虽然我们的能力有限,但就是想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儿,通过我们的努力改变一个贫困学子的命运,现在来看,我们当初的举动真是太值得了!看着眼前的秀丽,原班级团支书魏巍动情地说。

班主任徐萃萍老师告诉记者,当年全班31名同学有近一半来自农村,有很多学生家庭也很困难,但能胸怀大爱去资助贫困学生让她非常感动和欣慰。这个班集体非常团结,同学们非常优秀,毕业后奔赴祖国各地都事业有成!说起学生,徐老师也是充满自豪。

以后我们要保持联系,如果你的学生中还有像你这样品学兼优但家庭困难的,我们会继续资助!这熟悉又温暖的话语,再一次让王秀丽感动不已。

美丽的海棠山,见证着爱的传承……

——来源:2019-5-7《阜新晚报》冯思媛包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