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工大 - 正文

传承创新谋发展担当有为作贡献——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软件学院(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十三五”发展纪实

责任编辑:宣传部作者: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1-09-15点击次数:

回眸十三五,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软件学院(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传承创新谋发展,担当有为作贡献,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发展、服务奉献等方面都获得了长足发展。

党建引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学院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政治功能和引领作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高质量完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搭建科研创新平台、公益爱心平台、联合培养平台;持续开展我的中国梦爱国荣校笃行致远•弘扬美德青春擦亮太阳石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把牢网络宣传主阵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师生、凝聚共识;营造关爱学生、关心教师、关注发展学院文化。五年来,学院党政齐心协力,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院先后获得葫芦岛市五一劳动奖状、校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二十余项。

以本为本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学院坚持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和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学习,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确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对学院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基础,侧重工程实践、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加强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中国煤炭学会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优化课程内容,建设特色明显及社会需求强的专业课程,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4门;丰富授课方式,实施校外高水平学者讲授前沿课程、开发在线课程等,通过互联网的腾讯会议、ZOOM和校内的好视通等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行教学科研一体化模式,教材和教学之中融入团队研究最新成果,有效解决了人才培养中教学科研脱节问题;前瞻需求、抓住机遇,建设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两个新专业,充分准备、积极培养社会亟需人才。

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

学院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为核心,校企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协同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构建校企协同“3+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人才多样化定制培养;深度融合行业企业,紧密结合企业人才多样化需求,构建了以强化工程应用能力为核心,以企业定制培养为手段的卓越软件人才“6+2+1”模式,即:6是学期基础能力培养(校内)、1是工作学期企业实习、2是学期工程实践(企业)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并形成了与之配套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全面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将产业和技术的最新发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融入教学过程,将能力、知识、课程和技术融为一体,确立了以提升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就业竞争优势明显,连续多年知名软件企业入职率达到40%以上,学院招生规模逐年提升,毕业生升学和就业质量较高,得到企业高度认可,成为学校最受学生欢迎的学院之一。

科学研究研究成果迈入国内先进行列

学院着力开展一系列原创性、前沿性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在复杂多维决策空间智能搜索算法理论研究方面,提出大数据驱动的解空间超线性变换理论,设计多邻域向量变换搜索、双向积分变换动态规划、激励驱动扩展搜索等多种高效求解算法;在可扩展处理器设计关键技术研究领域,提出基于任务运行时间预测模型的深度图分割方法,并实现扩展指令集并行识别的云编译工具链和加密,为嵌入式芯片设计自动化中复杂问题的并行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在面向生物视觉感知的目标识别与跟踪关键技术方面,提出了图像识别与目标跟踪中的软特征、视觉量子、复合梯度向量、频率簇模型和奇异点邻域结构等原创性理论;在面向工业互联网的入侵检测算法研究方面,开展基于机器学习的多级耦合自适应入侵检测方法及签名加密等研究;在高光谱图像处理技术研究领域,提出高光谱图像处理相关技术,简化了网络结构并减少了计算量,提高了卷积神经网络对小样本高光谱图像分类的精度。十三五期间,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参与23项,主持省级各类项目百余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30余篇(其中SCITop期刊3);出版教材和专著9部;申请发明专利38(已授权12),软著120余项。

社会服务形成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服务矿山格局

学院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依托,在服务地方和行业中谋求快速发展。积极为地方培养信息化建设软件人才,在辽宁各大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管理、嵌入式软件与应用、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研发了大量应用软件;着力解决智慧矿山核心关键技术问题,在东北、内蒙、陕西、山西、新疆等矿区,在三维地质模型构建及可视化、露天矿边坡地质灾害监测和大数据分析决策、矿山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视觉导航系统等方面形成智慧矿山建设优秀成果;主动开展学术与决策咨询服务,学院多名教师作为组委会主席和分会主席参与主办IEEE国际学术会议、CCF、省计算机学会等学术活动,担任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省软件行业协会常务理事、CCF沈阳分部执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IEEEElsevierSCI期刊审稿人。

推进新工科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2018年,学校成立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并与软件学院合署办公,负责腾讯卓越班内涵建设和学生培养。两年来学院面向全校培养腾讯卓越班学生200余名,建立了人工智能+”新工科综合实训平台,将大数据实验教学系统、信息安全与网络攻防实验平台、IPv4/v6网络协议实验平台接入校园网,构成全校的实验教学云团,提供了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及网络工程等方面几十门课程实验资源支撑,安排优秀教师开设校级人工智能选修课程,积极推进学校新工科建设;学院受葫芦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委托,负责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葫芦岛考点在葫芦岛校区的组织实施工作;此外还承办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蓝桥杯辽西赛区大赛工作。回眸十三五,收获颇丰,学院在办学规模、教学研究、专业建设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谋划十四五,信心百倍,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校党委领导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建设国内一流专业、省内一流学科、软件工程博士点方面,以及学生高质量就业、科学研究的学术贡献、人才引进与培养、管理服务等方面规划设计,开启学院全面建设新征程。

来源:2021-2-10《今日头条》